论法官责任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法官责任制度概述 | 第8-14页 |
一、法官责任制的概念分析 | 第8-1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 法官责任的内涵及构成要件 | 第9-11页 |
二、法官责任制的内容 | 第11-12页 |
(一) 法官责任分配制度 | 第11页 |
(二) 法官责任追究制度 | 第11-12页 |
三、法官责任制的理论依据 | 第12页 |
(一) 法官行为正当性理论 | 第12页 |
(二) 审判独立原则 | 第12页 |
(三) 权责相统一原则 | 第12页 |
四、法官责任制的现实意义 | 第12-14页 |
(一) 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举措 | 第12-13页 |
(二) 推进司法改革的关键环节 | 第13页 |
(三) 维护司法公正的基本保障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法官责任分配制度 | 第14-18页 |
一、法官责任分配的原则 | 第14-15页 |
(一) 责任自负原则 | 第14页 |
(二) 集体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 第14-15页 |
(三) 过错与责任相一致原则 | 第15页 |
二、法官责任分配的对象 | 第15-16页 |
(一) 承办法官 | 第15页 |
(二) 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 | 第15-16页 |
(三) 院长(庭长) | 第16页 |
(四) 法官助理 | 第16页 |
三、法官责任分配的具体情形 | 第16-18页 |
(一) 独任审判 | 第16页 |
(二) 合议庭审判案件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法官责任追究制度 | 第18-36页 |
一、责任追究主体 | 第18-24页 |
(一) 法官责任控诉主体 | 第18-19页 |
(二) 法官责任审查主体 | 第19-21页 |
(三) 我国法官责任追究主体 | 第21-24页 |
二、责任追究标准 | 第24-29页 |
(一) 外国法官责任追究标准 | 第24-25页 |
(二) 我国错案追究标准 | 第25-27页 |
(三) 新标准——“行为不当”(“合理怀疑”) | 第27-28页 |
(四) “错案”标准与“行为不当”标准 | 第28-29页 |
三、责任追究程序 | 第29-34页 |
(一) 责任追究程序的性质 | 第29-30页 |
(二) 责任追究程序的结构 | 第30-32页 |
(三) 我国责任追究程序的完善 | 第32-34页 |
四、责任追究形式 | 第34-36页 |
(一) 罢免、撤销法官资格 | 第34页 |
(二) 六种行政处分 | 第34-35页 |
(三) 其他责任形式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法官责任的豁免 | 第36-41页 |
一、法官责任豁免的正当性 | 第36-37页 |
(一) 保障司法独立的需要 | 第36页 |
(二) 认识的有限性 | 第36-37页 |
(三) 司法“成本”的考量 | 第37页 |
二、法官责任豁免的条件 | 第37-39页 |
(一) 豁免的对象 | 第37页 |
(二) 豁免的客观行为 | 第37-38页 |
(三) 豁免的主观行为 | 第38页 |
(四) 豁免的责任范围 | 第38-39页 |
(五) 豁免的时效 | 第39页 |
三、我国法官责任豁免制度的不足 | 第39-41页 |
(一) 法律没有赋予法官责任豁免权 | 第39页 |
(二) 豁免标准模糊不清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