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电热工业、高温制品工业论文--人造超硬度材料的生产论文

金刚石摩擦化学抛光用抛光盘制备及抛光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主要符号表第20-21页
1 绪论第21-42页
    1.1 论文课题背景第21-22页
    1.2 金刚石的性质与应用现状第22-26页
        1.2.1 金刚石的物理化学特性第22-24页
        1.2.2 金刚石的人工合成与应用第24-26页
    1.3 金刚石的材料去除与抛光方法第26-39页
        1.3.1 金刚石的材料去除原理第26-27页
        1.3.2 金刚石材料的常用抛光方法第27-32页
        1.3.3 摩擦化学抛光技术及特点第32-37页
        1.3.4 摩擦化学抛光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7-39页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9-40页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40-42页
2 金刚石摩擦化学抛光盘合金体系的选择第42-73页
    2.1 摩擦化学抛光用触媒金属第42-45页
        2.1.1 触媒金属催化金刚石石墨化反应机理第42-43页
        2.1.2 抛光合金体系的设计第43-45页
    2.2 摩擦化学抛光盘抛光性能实验台第45-50页
        2.2.1 实验台的整体结构第45-47页
        2.2.2 抛光盘及金刚石夹具的设计第47-49页
        2.2.3 分析与表征方法第49-50页
    2.3 不同合金抛光盘的摩擦化学抛光性能对比第50-65页
        2.3.1 锰基合金材料抛光性能第51-57页
        2.3.2 非晶铁合金材料抛光性能第57-61页
        2.3.3 钨基合金材料抛光性能第61-65页
    2.4 稀土元素对提高WMoCr合金性能的影响第65-71页
        2.4.1 稀土元素的选择第66页
        2.4.2 Y元素对WMoCr合金制备的影响第66-69页
        2.4.3 Y元素对WMoCr合金抛光特性的影响第69-71页
    2.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3 WMoCr合金抛光盘的制备工艺研究第73-100页
    3.1 WMoCr合金的特性第73-75页
    3.2 WMoCr合金粉末的机械合金化第75-89页
        3.2.1 实验设备及准备第76-78页
        3.2.2 球磨时间对合金化的影响第78-82页
        3.2.3 球料比对合金化的影响第82-85页
        3.2.4 过程控制剂PCA对合金化的影响第85-89页
    3.3 WMoCr合金抛光盘的热压烧结第89-99页
        3.3.1 实验步骤及设备第89-91页
        3.3.2 烧结温度的选择第91-95页
        3.3.3 烧结压力的选择第95-97页
        3.3.4 保温时间的确定第97-99页
    3.4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4 WMoCr合金摩擦化学抛光金刚石的工艺实验与抛光机理研究第100-131页
    4.1 金刚石石墨化的反应热力学分析第100-110页
        4.1.1 金刚石石墨化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第100-102页
        4.1.2 压力与温度对金刚石石墨化的影响第102-106页
        4.1.3 抛光工艺参数范围的初选第106-110页
    4.2 抛光工艺实验研究第110-120页
        4.2.1 总体实验方案第110-112页
        4.2.2 抛光压力对抛光结果的影响第112-117页
        4.2.3 抛光速度对抛光结果的影响第117-120页
    4.3 金刚石表面WC的生成机制第120-130页
        4.3.1 金刚石抛光过程中的石墨化第121-123页
        4.3.2 WMoCr合金抛光金刚石的化学反应第123-126页
        4.3.3 加工界面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第126-130页
    4.4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5 WMoCr合金摩擦化学抛光金刚石的应用探索第131-140页
    5.1 WMoCr合金杯形砂轮抛光金刚石第131-135页
        5.1.1 WMoCr合金杯形砂轮的制备第131-132页
        5.1.2 WMoCr合金杯形砂轮抛光金刚石晶体第132-135页
    5.2 WMoCr合金修整金刚石砂轮第135-139页
    5.3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40-143页
    6.1 结论第140-141页
    6.2 创新点第141页
    6.3 展望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50-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作者简介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腹腔镜联合胃镜在胃间质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研究--基于新资本协议实施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