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模型稳健性理论分析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6页 |
1.2 热误差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3 热误差产生原因及控制手段 | 第16-17页 |
1.4 热误差补偿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1 温度传感器布置优化 | 第18页 |
1.4.2 热误差建模技术 | 第18-19页 |
1.5 当前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稳健性热误差建模方法理论研究 | 第21-27页 |
2.1 温度敏感点优化理论 | 第21-23页 |
2.1.1 温度敏感点优化策略 | 第21-22页 |
2.1.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敏感点优化方法 | 第22-23页 |
2.1.2.1 基本思想 | 第22页 |
2.1.2.2 灰色绝对关联度 | 第22页 |
2.1.2.3 灰色相对关联度 | 第22-23页 |
2.1.2.4 灰色综合关联度 | 第23页 |
2.2 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的热误差建模理论 | 第23-26页 |
2.2.1 主成分回归分析 | 第23-24页 |
2.2.2 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2.2.3 主成分回归建模步骤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温度敏感点的变动性及其影响研究 | 第27-41页 |
3.1 传统温度敏感点优化方法 | 第27-28页 |
3.1.1 模糊聚类 | 第27-28页 |
3.1.2 灰色关联度 | 第28页 |
3.2 数控机床热误差测量实验 | 第28-32页 |
3.2.1 实验设备搭建 | 第28-30页 |
3.2.2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0-31页 |
3.2.3 实验测量数据 | 第31-32页 |
3.3 温度敏感点的变动性特征及其影响 | 第32-38页 |
3.3.1 温度敏感点的变动性特性 | 第32-33页 |
3.3.2 温度敏感点的变动性产生的影响 | 第33-38页 |
3.3.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33-35页 |
3.3.2.2 多重共线性 | 第35页 |
3.3.2.3 优化策略的不完全满足现象 | 第35-36页 |
3.3.2.4 回归模型精度降低现象 | 第36-37页 |
3.3.2.5 温度敏感点的变动性规律分析 | 第37-38页 |
3.4 传统温度敏感点选择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3.5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敏感点优化结果及分析 | 第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数控机床热误差模型稳健性分析 | 第41-52页 |
4.1 模型优劣评价标准 | 第41页 |
4.2 热误差建模及精度稳健性分析 | 第41-48页 |
4.2.1 机床热误差建模 | 第41-43页 |
4.2.1.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42页 |
4.2.1.2 分布滞后模型 | 第42-43页 |
4.2.1.3 主成分回归模型 | 第43页 |
4.2.2 模型精度及稳健性研究 | 第43-48页 |
4.2.2.1 拟合精度分析 | 第43-44页 |
4.2.2.2 预测精度分析 | 第44-47页 |
4.2.2.3 稳健性分析 | 第47页 |
4.2.3.4 模型精度及稳健性特征总结 | 第47-48页 |
4.3 热误差模型的适用范围研究 | 第48-50页 |
4.3.1 机床内外部因素变化较小时的适用模型 | 第49页 |
4.3.2 机床内外部因素变化较大时的适用模型 | 第49-50页 |
4.4 基于主成分回归的分布滞后模型精度提升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热误差补偿技术验证及应用 | 第52-65页 |
5.1 数控机床热误差实验平台 | 第52-55页 |
5.1.1 数控加工中心 | 第52页 |
5.1.2 热误差集成测量系统 | 第52-54页 |
5.1.2.1 温度测量系统 | 第53页 |
5.1.2.2 热位移测量系统 | 第53-54页 |
5.1.2.3 上位机程序 | 第54页 |
5.1.3 基于原点偏移的热误差补偿系统 | 第54-55页 |
5.2 稳健性热误差补偿技术应用实例 | 第55-63页 |
5.2.1 热误差实验设计 | 第55-58页 |
5.2.2 最佳温度敏感点选择 | 第58-59页 |
5.2.3 主成分回归分析算法热误差建模 | 第59-61页 |
5.2.4 机床三轴热误差补偿效果评定 | 第61-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总结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