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电力电缆及附件的应用 | 第10-11页 |
1.2 电力电缆及附件的故障 | 第11-13页 |
1.2.1 电力电缆及附件的故障分类 | 第12页 |
1.2.2 电力电缆及附件的故障原因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电力电缆及附件电场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2 电力电缆及附件温度场的研究 | 第15-17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2章 电场与温度场对电缆附件绝缘性能的影响 | 第19-31页 |
2.1 XLPE电缆附件 | 第19-23页 |
2.1.1 XLPE电缆附件的种类 | 第19-20页 |
2.1.2 XLPE电缆附件的结构 | 第20-23页 |
2.2 XLPE绝缘老化原因分析 | 第23-24页 |
2.3 电场和温度场对XLPE电缆附件绝缘性能的影响 | 第24-30页 |
2.3.1 电场对XLPE电缆附件绝缘性能的影响 | 第24-27页 |
2.3.2 温度场对XLPE电缆附件绝缘性能的影响 | 第27-30页 |
2.3.3 电场和温度场耦合特性对XLPE电缆附件绝缘性能的影响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电缆附件电场-温度场耦合分析研究 | 第31-45页 |
3.1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 第31-35页 |
3.1.1 ANSYS的热分析功能 | 第32-34页 |
3.1.2 ANSYS的电磁场分析功能 | 第34页 |
3.1.3 ANSYS的耦合场分析功能 | 第34-35页 |
3.2 电缆附件电场与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理论 | 第35-40页 |
3.2.1 电缆附件的电场计算 | 第35-38页 |
3.2.2 电缆附件的温度场计算 | 第38-40页 |
3.3 基于等效电容法的电缆附件电场-温度场耦合分析研究 | 第40-43页 |
3.3.1 等效电容法 | 第40-41页 |
3.3.2 电缆附件电场与温度场数值计算耦合公式 | 第41-43页 |
3.4 基于等效电容法的电缆附件电场-温度场耦合分析的应用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110kV电缆中间接头电场-温度场耦合特性的仿真研究 | 第45-55页 |
4.1 仿真建模 | 第45-47页 |
4.1.1 实物模型 | 第45-46页 |
4.1.2 几何模型和网格剖分图 | 第46页 |
4.1.3 仿真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 第46-47页 |
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7-54页 |
4.2.1 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场-电场分布特性 | 第47-48页 |
4.2.2 绝缘层出现老化时的温度场-电场分布特性 | 第48-50页 |
4.2.3 绝缘层局部存在杂质时的温度场-电场分布特性 | 第50-51页 |
4.2.4 环境温度对电缆中间接头运行温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4.2.5 工作电流对电缆中间接头温度场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110kV电缆终端电场-温度场耦合特性仿真研究与故障分析 | 第55-65页 |
5.1 110kV电缆终端电场-温度场耦合特性仿真研究 | 第55-61页 |
5.1.1 实物模型 | 第55-56页 |
5.1.2 几何模型和网格剖分图 | 第56页 |
5.1.3 仿真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56-57页 |
5.1.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7-61页 |
5.2 场域分析方法在电缆终端故障分析中的应用验证 | 第61-64页 |
5.2.1 电缆终端常见故障及形成原因 | 第61-62页 |
5.2.2 故障分析 | 第62-63页 |
5.2.3 场域分析方法的应用验证 | 第63-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课题)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