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地方政府融资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研究 | 第13-16页 |
1.2.3 研究现状总结与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6-19页 |
1.3.1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6-19页 |
第2章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19-25页 |
2.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1.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形成的动因 | 第19-20页 |
2.1.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行机制 | 第20-21页 |
2.1.4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的特点 | 第21-22页 |
2.2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2.1 政府职能理论 | 第22页 |
2.2.2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2-23页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页 |
2.2.4 项目区分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H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现状 | 第25-31页 |
3.1 H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概况 | 第25-27页 |
3.1.1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 第25-26页 |
3.1.2 公司业务运作模式 | 第26-27页 |
3.2 H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情况 | 第27-31页 |
3.2.1 留存收益 | 第27-28页 |
3.2.2 权益融资 | 第28-29页 |
3.2.3 贷款融资 | 第29页 |
3.2.4 发行债券 | 第29-31页 |
第4章 H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问题及成因 | 第31-41页 |
4.1 H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存在的融资问题 | 第31-36页 |
4.1.1 融资主体模糊不清 | 第31-32页 |
4.1.2 内源融资能力较弱 | 第32-33页 |
4.1.3 外源融资渠道单一 | 第33-35页 |
4.1.4 融资成本偏高 | 第35-36页 |
4.2 H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问题的成因 | 第36-41页 |
4.2.1 公司治理不健全 | 第36-37页 |
4.2.2 地方政府隐性担保 | 第37-38页 |
4.2.3 过于依赖土地财政 | 第38-39页 |
4.2.4 债务规模增长过快 | 第39-41页 |
第5章 解决H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41-51页 |
5.1 规范投融资平台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 第41-42页 |
5.1.1 完善投融资平台公司治理 | 第41页 |
5.1.2 阻断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 | 第41-42页 |
5.2 提高投融资平台的经营实力 | 第42-44页 |
5.2.1 挖掘优质经营资产和资源 | 第42-43页 |
5.2.2 区分不同性质项目的资金来源 | 第43-44页 |
5.3 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 第44-48页 |
5.3.1 培育优质企业上市融资 | 第44-45页 |
5.3.2 积极尝试产业投资基金 | 第45-47页 |
5.3.3 引入社会资本合作经营 | 第47-48页 |
5.4 降低融资成本 | 第48-51页 |
5.4.1 建立融资考核指标体系 | 第48-49页 |
5.4.2 提高融入资金的使用效益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