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多种碳质材料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特性与机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磺胺类抗生素概述第12-16页
        1.2.1 磺胺类抗生素的结构及性质第12-13页
        1.2.2 磺胺类抗生素的来源及危害第13-14页
        1.2.3 磺胺类抗生素的迁移转化第14页
        1.2.4 磺胺类抗生素的处理方法第14-16页
    1.3 碳质材料及吸附概述第16-20页
        1.3.1 碳质材料概述第16页
        1.3.2 吸附过程和机理第16-18页
        1.3.3 碳质材料对抗生素的吸附第18-20页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创新点第20-23页
        1.4.1 研究目的第20-21页
        1.4.2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1-23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3-31页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3-24页
        2.1.1 实验试剂第23页
        2.1.2 实验仪器第23-24页
    2.2 吸附质和吸附剂第24-26页
        2.2.1 吸附质的基本性质第24-25页
        2.2.2 吸附剂的相关信息第25-26页
    2.3 实验内容及方法第26-30页
        2.3.1 碳质材料的预处理方法第26页
        2.3.2 污染物溶液的配制第26-27页
        2.3.3 污染物的测定方法第27页
        2.3.4 吸附解吸实验第27-28页
        2.3.5 动力学实验第28页
        2.3.6 吸附等温线实验第28-29页
        2.3.7 实验质量控制第29页
        2.3.8 碳质材料的表征方法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碳质材料对磺胺甲恶唑的吸附性能比较第31-48页
    3.1 平衡时间及平衡吸附量比较第31-32页
    3.2 吸附动力学比较第32-36页
        3.2.1 吸附动力学模型第33-34页
        3.2.2 吸附动力学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3.3 吸附等温线比较第36-39页
        3.3.1 吸附等温线模型第36-37页
        3.3.2 吸附等温线结果与分析第37-39页
    3.4 碳质材料表征结果分析比较第39-47页
        3.4.1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39-41页
        3.4.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41-42页
        3.4.3 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析第42-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部分碳质材料对SAs的吸附特性与机理研究第48-86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碳质材料对SMX吸附的单因素分析第48-55页
        4.2.1 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8-49页
        4.2.2 离子强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9-51页
        4.2.3 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51-53页
        4.2.4 溶液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53-55页
    4.3 碳质材料对SMX吸附的多因素设计分析第55-67页
        4.3.1 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第56-57页
        4.3.2 两水平析因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第57-67页
    4.4 碳质材料对SMX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第67-72页
    4.5 碳质材料对SMX的解吸再吸动力学研究第72-74页
    4.6 碳质材料对SMX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第74-79页
    4.7 碳质材料对SMX的吸附热力学研究第79-81页
    4.8 碳质材料对SAs共吸附体系等温线研究第81-84页
    4.9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5.1 结论第86-87页
    5.2 展望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初中教科书本土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电力应用的PTN安全测试及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