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24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8-10页 |
1. 主题化单元是课程整合的主要方式 | 第8-9页 |
2. 以探究教学为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9-10页 |
3. 如何有效进行主题探究教学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 第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3.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的创新 | 第19-20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4页 |
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20页 |
2. 研究的方法 | 第20-24页 |
一、主题探究教学的基本理念 | 第24-30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1. 主题的内涵 | 第24页 |
2. 主题探究教学的内涵 | 第24-25页 |
(二) 主题探究教学的基本理念 | 第25-30页 |
1. 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三维目标 | 第26页 |
2. 回归生活实际,加强知识整合 | 第26-27页 |
3. 注重学生参与,促进知识建构 | 第27页 |
4. 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 第27-30页 |
二、小学科学主题探究教学过程的设计 | 第30-52页 |
(一) 主题单元教学结构的设计 | 第30-45页 |
1. 主题与子题的关系分析 | 第31-32页 |
2. 主题单元结构模型的建构 | 第32-34页 |
3. 模型的应用——以教科版主题单元《光》为例 | 第34-45页 |
(二) 课时教学结构的设计 | 第45-52页 |
1. 课时教学过程要素的结构分析 | 第46页 |
2. 模型的建构 | 第46-48页 |
3. 模型的应用 | 第48-52页 |
三、小学科学主题探究教学的实施 | 第52-66页 |
(一) 教学实施的对象 | 第52页 |
(二) 教学实施中运用的方法和技术 | 第52-56页 |
1. 利用认知冲突促使错误概念的转变 | 第52-54页 |
2. 概念图的使用 | 第54-56页 |
(三) 教学实施的过程——以《光和影》为例 | 第56-60页 |
(四) 教学实施反应的优点 | 第60-62页 |
1. 学生的思路开阔 | 第60-61页 |
2.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合作 | 第61页 |
3.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情况良好 | 第61-62页 |
(五) 教学实施反应的问题与不足 | 第62-66页 |
1. 课前实验问题 | 第62-63页 |
2. 探究实验中变量的控制问题 | 第63页 |
3. 课题内容的选择问题 | 第63-66页 |
四、模型的修正与实施建议 | 第66-68页 |
(一) 模型的修正与完善 | 第66-67页 |
(二) 实施建议 | 第67-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