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农民的主体性与农地流转制度探索--以礼泉县局部地区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依据第11-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3-16页
        1.2.1 国内研究动态及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外研究动态及现状第15-16页
    1.3 经济哲学研究社会制度创新的独特性第16-17页
    1.4 经济哲学研究方法在全文中的体现第17-19页
第二章 农民在农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第19-33页
    2.1 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农地流转与农民主体性第19-22页
        2.1.1 农地流转的内蕴第19-20页
        2.1.2 农民主体性与主体地位的科学涵义第20-21页
        2.1.3 农民主体性与农地流转的关系第21-22页
    2.2 农地流转制度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逐步形成第22-25页
        2.2.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决定我国农地流转是经营权的流转第22-23页
        2.2.2 市场在农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第23-24页
        2.2.3 目前我国农地流转的理论导向和地区实践第24-25页
    2.3 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是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本质要求第25-28页
        2.3.1 农民主体地位在农地产权中的体现第26-27页
        2.3.2 农民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谈判权和保障权第27页
        2.3.3 农民在农地流转后的发展权第27-28页
    2.4 当前农地流转中束缚农民主体性的主要原因第28-33页
        2.4.1 农地产权定义亟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第28-29页
        2.4.2 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缺位第29-30页
        2.4.3 农地流转程序失范第30-33页
第三章 对局部地区农地流转中农民主体性受限的多角度分析第33-46页
    3.1 礼泉局部地区农地流转行为分析第33-37页
        3.1.1 调研地区及其农户的基本情况第33-35页
        3.1.2 农民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第35-36页
        3.1.3 农民对农地流转的顾虑第36-37页
    3.2 对农地产权问题的分析第37-39页
        3.2.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了包容规模经营的历史转变期第37-38页
        3.2.2 农地资源配置陷入公平与效率的深刻矛盾中第38-39页
    3.3 对农地流转程序失范的分析第39-43页
        3.3.1 农地“散户—散户”流转模式难以规模经营第39-40页
        3.3.2 农地“大户—大户”流转模式缺乏监督机制第40-41页
        3.3.3 农地“资本—资本”流转模式存在风险第41-43页
    3.4 对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缺失的分析第43-46页
        3.4.1 调研地区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程度低下第43页
        3.4.2 由农民的顾虑分析当前农地流转市场中的公平与效率第43-44页
        3.4.3 主体在农地流转活动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偏好第44-46页
第四章 如何在农地流转中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性第46-59页
    4.1 以产权制度创新保护农民在农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第46-49页
        4.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流转制度反对农地私有化第46-47页
        4.1.2 “三权分置”是农地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方向第47-48页
        4.1.3 发展农业经营中的混合所有制第48-49页
    4.2 以流转程序的规范性筑造农民发挥主体性的空间第49-52页
        4.2.1 良乡村的流转模式第49-50页
        4.2.2 渌洋湖村流转模式第50-51页
        4.2.3 建立合理的农地流转模式的建议第51-52页
    4.3 切实提高农民在农地市场中的主体地位第52-55页
        4.3.1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第52-53页
        4.3.2 农地流转市场的基本机制第53-54页
        4.3.3 完善农地流转市场的具体措施第54-55页
    4.4 以流转保障体系的可靠性换取农民的发展权利第55-59页
        4.4.1 农民在农地流转中获得可持续的收益第56-57页
        4.4.2 农民在农地流转中获得延续性的社会保障第57-58页
        4.4.3 “农地换保”的方法值得商榷第58-59页
结语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A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践行问题研究
下一篇:《淮南子·天文训》音乐史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