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群众路线论文

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践行问题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目的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理论依据第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16-18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党的群众路线第18-30页
    2.1 群众、人民及公民的概念界定第18-21页
        2.1.1 群众、人民及公民的含义第18-19页
        2.1.2 人民、公民与群众的关系分析第19-20页
        2.1.3 “群众”主体的历史变化第20-21页
    2.2 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渊源第21-24页
        2.2.1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第21-22页
        2.2.2 唯物史观第22-23页
        2.2.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23-24页
    2.3 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第24-27页
        2.3.1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第24页
        2.3.2 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发展历程第24-25页
        2.3.3 改革开放后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探索第25-27页
    2.4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第27-30页
        2.4.1 “一切为了群众”体现唯物史观,是唯物史观的实践表征第27页
        2.4.2 “一切依靠群众”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性第27-28页
        2.4.3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第28-30页
第三章 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问题第30-44页
    3.1 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第30-33页
        3.1.1 部分党员干部不良工作作风问题突出第30-32页
        3.1.2 党群关系疏离,大规模群体性纠纷事件频发第32-33页
    3.2 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机遇第33-35页
        3.2.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推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第33-34页
        3.2.2 大数据网络时代的到来推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第34-35页
    3.3 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5-39页
        3.3.1 部分党员干部政绩观扭曲,公仆意识淡薄第35-36页
        3.3.2 社会阶层分化第36-37页
        3.3.3 群众价值取向多元化第37-38页
        3.3.4 群众工作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第38-39页
    3.4 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第39-44页
        3.4.1 “为民"体现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第39-40页
        3.4.2 贯彻“为民”思想是改善新时期群众工作作风的前提第40页
        3.4.3 “务实”是唯物史观的本质体现第40-41页
        3.4.4 贯彻“务实”思想是新时期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的基础第41-42页
        3.4.5 “清廉”体现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第42页
        3.4.6 贯彻“清廉”思想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保障第42-44页
第四章 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路径探析第44-56页
    4.1 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路径探析的理论意义第44-45页
        4.1.1 群众路线的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需要进行践行群众路线的路径探析第44-45页
        4.1.2 新时期群众观面临的理论困惑需要进行践行群众路线的路径探析第45页
    4.2 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路径探析的实践意义第45-47页
        4.2.1 反腐斗争的实践性困难需要进行践行群众路线的路径探析第46页
        4.2.2 传统群众工作方法落后的实践性困难需要进行践行群众路线路径探析第46-47页
    4.3 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对策思考第47-56页
        4.3.1 坚持理论学习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第48-49页
            4.3.1.1 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党第48-49页
            4.3.1.2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党内教育长效机制第49页
        4.3.2 坚持完善监督机制与加大惩治力度相统一第49-52页
            4.3.2.1 完善监督机制,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第50-51页
            4.3.2.2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惩治力度,改善党群关系第51-52页
        4.3.3 创新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第52-56页
            4.3.3.1 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第52-53页
            4.3.3.2 创新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工作机制第53-54页
            4.3.3.3 利用互联网创新工作方式,提升网络问政能力第54-56页
结语第56-58页
致谢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因说”视角下《政治学》政制思想研究
下一篇:农民的主体性与农地流转制度探索--以礼泉县局部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