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2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1.2.1. 国内BIM与智慧城市研究状况 | 第14-18页 |
1.2.2. 国外BIM与智慧城市研究状况 | 第18-24页 |
1.3.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2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2. 结构设计分析与结构健康监测理论技术 | 第27-41页 |
2.1. 结构设计与分析理论 | 第27-31页 |
2.1.1. 模态分析 | 第27-29页 |
2.1.2. 特征向量法与Ritz向量法 | 第29-30页 |
2.1.3. 反应谱分析理论与方法 | 第30-31页 |
2.2. 结构健康监测理论与技术 | 第31-40页 |
2.2.1. 结构损伤诊断概述 | 第32-33页 |
2.2.2. 动力特征参数与指纹 | 第33-4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装配式轻活动板房BIM结构应用 | 第41-67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项目背景 | 第41-42页 |
3.3. 装配式轻钢活动板房建筑BIM实现 | 第42-46页 |
3.3.1. BIM模型的建立 | 第42-46页 |
3.4. 装配式轻钢活动板房BIM结构分析设计 | 第46-66页 |
3.4.1. 结构模型建立 | 第46-48页 |
3.4.2. 结构分析与健康监测结构构件选取 | 第48-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4. 结构健康监测与原位动力试验 | 第67-79页 |
4.1. 引言 | 第67-68页 |
4.2. 试验概况 | 第68-74页 |
4.2.1. 装配式轻钢活动板房健康监测实验概况 | 第68-69页 |
4.2.2. 原位动力试验概况 | 第69-73页 |
4.2.3. 自由衰减试验加载方案 | 第73页 |
4.2.4. 测试内容和量测方案 | 第73-74页 |
4.3. 原位动力试验过程及现象 | 第74-77页 |
4.3.1. 一级加载实验现象及分析 | 第74-75页 |
4.3.2. 二级加载实验现象及分析 | 第75-76页 |
4.3.3. 三级加载实验现象及分析 | 第76-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5. Unity3D构建BIM三维信息系统 | 第79-89页 |
5.1. 引言 | 第79页 |
5.2. BIM三维信息系统的构建 | 第79-87页 |
5.2.1. Unity3D综合开发平台的特点 | 第79-82页 |
5.2.2. 三维BIM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构建 | 第82-86页 |
5.2.3. ZTHM-BIM系统结构监测预警测试 | 第86-8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6. 智能结构健康监测与智慧城市建设 | 第89-115页 |
6.1. 引言 | 第89-90页 |
6.2. ZTHM-BIM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概述 | 第90-91页 |
6.3. 数据采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91-95页 |
6.3.1. 传感器 | 第91-93页 |
6.3.2. 数据采集子系统程序流程及实现方法 | 第93-95页 |
6.4. 结构分析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95-102页 |
6.4.1. 数据处理及分析系统程序流程 | 第95-98页 |
6.4.2. 数据分析模块的设计 | 第98-102页 |
6.5. ZTHM-BIM系统实验数据结果分析 | 第102-111页 |
6.5.1. 健康监测实验数据分析 | 第102-105页 |
6.5.2. 原位动力试验数据分析 | 第105-111页 |
6.6. ZTHM-BIM系统智慧城市规划方案 | 第111-112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12-11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7.1. 结论 | 第115-116页 |
7.2. 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附录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