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诗》中落第诗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对象与背景 | 第8-11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8-9页 |
(二)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二、研究回顾与展望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 | 第12-1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宋代科举制与落第诗概说 | 第13-21页 |
一、宋代科举制概况 | 第13-18页 |
二、落第诗及落第士人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全宋诗》中落第诗作者研究 | 第21-46页 |
一、落第诗作者群体的主要构成 | 第21-26页 |
(一)落第诗作者的分类 | 第21-24页 |
(二)落第诗作者的地域分布 | 第24-26页 |
二、落第者落第原因 | 第26-30页 |
(一)科举热情高涨,参加科举人数剧增 | 第27-28页 |
(二)政府各种权力的干预 | 第28-30页 |
三、落第者的情感世界 | 第30-34页 |
(一)愁苦失落 | 第30-32页 |
(二)羞愧 | 第32-33页 |
(三)愤懑 | 第33-34页 |
四、举子落第后的去向 | 第34-46页 |
(一)对科举结果不满而闹事,甚至转而对抗朝廷 | 第34-36页 |
(二)继续苦读或改科重新参加科举 | 第36-39页 |
(三)回归家乡 | 第39-41页 |
(四)漫游 | 第41-42页 |
(五)归隐及求道入佛 | 第42-46页 |
第三章 《全宋诗》中落第诗的分类与特色 | 第46-54页 |
一、落第诗的分类 | 第46-50页 |
(一)送别诗 | 第46-48页 |
(二)咏物、怀古诗 | 第48-50页 |
二、落第诗的艺术特色 | 第50-54页 |
(一)萧瑟、灰暗中寄寓希望的意境 | 第50-52页 |
(二)言简意赅,点到即止的景物描写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81页 |
后记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