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1 阅读障碍的定义 | 第13页 |
1.2 拥挤效应 | 第13-14页 |
1.3 默读和朗读正常和词切分文本的眼动研究 | 第14-20页 |
1.3.1 正常读者默读和朗读正常和词切分文本的眼动研究 | 第14-17页 |
1.3.1.1 默读的眼动研究 | 第14-16页 |
1.3.1.2 朗读的眼动研究 | 第16页 |
1.3.1.3 默读和朗读的比较 | 第16-17页 |
1.3.2 阅读障碍者默读和朗读正常和词切分文本的眼动研究 | 第17-20页 |
1.3.2.1 默读的眼动研究 | 第17-18页 |
1.3.2.2 朗读的眼动研究 | 第18-20页 |
1.4 中文词切分的理论 | 第20-22页 |
1.4.1 副中央凹词切分假说 | 第20页 |
1.4.2 中文词切分和识别的计算模型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 | 第22-25页 |
1 问题提出 | 第22-23页 |
2 研究思路 | 第23页 |
3 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3.1 理论意义 | 第24页 |
3.2 实践意义 | 第24-25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5-57页 |
研究一 阅读障碍儿童的筛选 | 第25-27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2.1 被试 | 第25页 |
2.2 测验 | 第25-26页 |
3 阅读障碍的筛选标准 | 第26页 |
4 结果 | 第26-27页 |
实验一 阅读障碍组、能力匹配组和年龄匹配组儿童默读和朗读词空格文本的眼动特征 | 第27-45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2.1 被试 | 第27-28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29页 |
2.4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5 实验程序 | 第30页 |
2.6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3 研究结果 | 第30-43页 |
3.1 总句子阅读时间 | 第31-32页 |
3.2 总注视时间 | 第32-34页 |
3.3 平均注视时间 | 第34-36页 |
3.4 总注视次数 | 第36-37页 |
3.5 平均眼跳距离 | 第37-39页 |
3.6 向前眼跳次数 | 第39-41页 |
3.7 向后眼跳次数 | 第41-43页 |
4 讨论 | 第43页 |
5 结论 | 第43-45页 |
实验二 阅读障碍组、能力匹配组和年龄匹配组儿童默读和朗读阴影词标记文本的眼动特征 | 第45-57页 |
1 研究目的 | 第4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5-47页 |
2.1 被试 | 第45-46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46-47页 |
2.4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2.5 实验程序 | 第47页 |
2.6 数据处理 | 第47页 |
3 研究结果 | 第47-56页 |
3.1 总句子阅读时间 | 第47-49页 |
3.2 平均注视时间 | 第49-50页 |
3.3 总注视次数 | 第50-52页 |
3.4 平均眼跳距离 | 第52-53页 |
3.5 向前眼跳次数 | 第53-54页 |
3.6 向后眼跳次数 | 第54-56页 |
4 讨论 | 第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第四部分 总讨论 | 第57-64页 |
4.1 不同类型儿童在阅读时的眼动特征 | 第57页 |
4.2 阅读模式对不同类型儿童阅读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 词切分在阅读中的作用 | 第58-60页 |
4.4 词切分对不同类型儿童阅读的影响 | 第60-61页 |
4.5 教学建议 | 第61-63页 |
4.6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63-64页 |
第五部分 总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