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南门西传统民宅门窗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缘起与目的 | 第8页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8-10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8-9页 |
1.2.2 研究范围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和步骤 | 第10-11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1-12页 |
第二章 门西地区门窗类型 | 第12-60页 |
2.1 案例选取 | 第12页 |
2.2 案例一:五福里17 | 第12-17页 |
2.2.1 建筑布局 | 第12-13页 |
2.2.2 门窗遗存 | 第13-15页 |
2.2.3 空间序列 | 第15-17页 |
2.3 案例二——磨盘街11 | 第17-26页 |
2.3.1 建筑布局 | 第17页 |
2.3.2 门窗遗存 | 第17-22页 |
2.3.3 空间序列 | 第22-26页 |
2.4 案例三——殷高巷20 | 第26-31页 |
2.4.1 建筑布局 | 第26页 |
2.4.2 门窗遗存 | 第26-29页 |
2.4.3 空间序列 | 第29-31页 |
2.5 案例四——鸣羊里3 | 第31-37页 |
2.5.1 建筑布局 | 第31页 |
2.5.2 门窗遗存 | 第31-34页 |
2.5.3 空间序列 | 第34-37页 |
2.6 案例五——魏家骅故居 | 第37-43页 |
2.6.1 建筑布局 | 第37页 |
2.6.2 门屋 | 第37-39页 |
2.6.3 门窗遗存 | 第39-41页 |
2.6.4 空间序列 | 第41-43页 |
2.7 案例六——刘芝田故居 | 第43-58页 |
2.7.1 建筑布局 | 第43-44页 |
2.7.2 流线分析 | 第44页 |
2.7.3 墙门 | 第44-49页 |
2.7.4 楼宅窗 | 第49-58页 |
2.8 小结 | 第58-60页 |
第三章 门西传统民宅门窗形制 | 第60-78页 |
3.1 门 | 第60-65页 |
3.1.1 门屋 | 第60-61页 |
3.1.2 墙门 | 第61-63页 |
3.1.3 板门 | 第63页 |
3.1.4 屏门 | 第63-65页 |
3.2 窗 | 第65-74页 |
3.2.1 长窗 | 第65-70页 |
3.2.2 半窗 | 第70-71页 |
3.2.3 和合窗 | 第71-72页 |
3.2.4 横披窗 | 第72-73页 |
3.2.5 墙窗 | 第73-74页 |
3.3 行为模式下的门窗解读 | 第74-76页 |
3.3.1 墙门体系 | 第74页 |
3.3.2 板门、屏门体系体系 | 第74-75页 |
3.3.3 窗体系 | 第75-76页 |
3.4 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0-81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81-83页 |
附录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