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1.1 阅读的概念界定 | 第13页 |
2.1.2 阅读能力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2 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2.2.1 小学生的阅读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2.2.2 小学生阅读能力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2.3 关于已有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 第17-18页 |
3 研究设计 | 第18-24页 |
3.1 设计思路 | 第18页 |
3.2 研究工具 | 第18-23页 |
3.2.1 问卷 | 第18-19页 |
3.2.2 阅读能力提升方案 | 第19-23页 |
3.2.3 被试 | 第23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3.3.1 文献研究法 | 第23页 |
3.3.2 问卷调查法 | 第23页 |
3.3.3 实验法 | 第23-24页 |
4 现状研究结果 | 第24-32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4.2 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 | 第24-29页 |
4.2.1 被试情况 | 第24-25页 |
4.2.2 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评分的性别差异 | 第25-26页 |
4.2.3 小学生阅读能力评分在是否有阅读兴趣维度上的差异 | 第26-27页 |
4.2.4 小学生阅读能力评分在是否有运用阅读方法维度上的差异 | 第27-28页 |
4.2.5 每天花费不同阅读时间的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评分差异 | 第28-29页 |
4.3 现状总结 | 第29-32页 |
4.3.1 学生有一定的认读水平但有待提高 | 第29-30页 |
4.3.2 学生缺乏理解文章深层含义的能力 | 第30页 |
4.3.3 学生的评价能力参差不齐 | 第30页 |
4.3.4 学生的运用能力水平薄弱 | 第30-32页 |
5 实验方案实施及结果分析 | 第32-44页 |
5.1 选取同质实验对象 | 第32页 |
5.2 实验过程 | 第32-40页 |
5.2.1 实验前期(准备阶段) | 第32页 |
5.2.2 实验中期(实施阶段) | 第32-40页 |
5.2.3 实验后期(检验阶段) | 第40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5.3.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增值比较 | 第40-41页 |
5.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阅读评分比较 | 第41页 |
5.3.3 实验组实验前与实验后的阅读评分比较 | 第41页 |
5.3.4 对照组实验前与实验后的阅读评分比较 | 第41-42页 |
5.4 干预实验结果讨论 | 第42页 |
5.5 阅读方案的反思与不足 | 第42-43页 |
5.6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 第43-44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44-47页 |
6.1 结论 | 第44页 |
6.2 建议 | 第44-47页 |
6.2.1 构建多元化的读书网络与阅读氛围 | 第44-45页 |
6.2.2 教师应饰演好引导者角色 | 第45-46页 |
6.2.3 重视阅读方法的教授 | 第46页 |
6.2.4 注重亲子阅读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0-51页 |
附录B:前测阅读试卷 | 第51-54页 |
附录C:后测阅读试卷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