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社区照管的法治理念与制度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社区照管法律制度的来源 | 第12-16页 |
2.1 照管制度的历史内涵 | 第12-14页 |
2.1.1 罗马法监护、保佐制度 | 第12-13页 |
2.1.2 近代禁治产、准禁治产制度 | 第13-14页 |
2.1.3 照管制度的德国法含义 | 第14页 |
2.2 社区照顾的英美法内涵 | 第14-15页 |
2.3 社区照管制度的内涵 | 第15-16页 |
第3章 社区照管制度构建的现实基础 | 第16-23页 |
3.1 社区照管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 第16-21页 |
3.1.1 我国老龄化现象加剧 | 第16-17页 |
3.1.2 传统养老模式危机 | 第17-21页 |
3.2 社区照管制度构建的可行性 | 第21-23页 |
3.2.1 社区照管制度构建的本土环境 | 第21页 |
3.2.2 社区照管制度的优势 | 第21-23页 |
第4章 社区照管的制度理念与价值追求 | 第23-34页 |
4.1 社区照管的制度理念 | 第23-31页 |
4.1.1 德国照管的法治理念 | 第23-27页 |
4.1.2 英国社区照顾的法治理念 | 第27-28页 |
4.1.3 国外相关法律理论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 第28-31页 |
4.2 社区照管制度的价值追求与安排 | 第31-34页 |
4.2.1 社区照管制度的价值追求 | 第31-33页 |
4.2.2 社区照管制度价值位阶的确定 | 第33-34页 |
第5章 我国社区照管的制度设计 | 第34-41页 |
5.1 我国社区照管的制度内核 | 第34-37页 |
5.2 我国社区照管的制度类型 | 第37-39页 |
5.2.1 商业化替代行为制度 | 第38页 |
5.2.2 社会化替代行为制度 | 第38-39页 |
5.3 我国社区照管制度的辅助支持制度 | 第39-41页 |
5.3.1 保险制度 | 第39页 |
5.3.2 专业护工、义工培训制度 | 第39页 |
5.3.3 老龄数据信息档案制度 | 第39-41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