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养护、维修与技术改造论文

北京地铁运营隧道衬砌病害分类及其安全状态分级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地铁隧道衬砌病害分类研究第14-16页
        1.2.2 隧道衬砌安全状况分级研究第16-18页
    1.3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8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 论文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19-20页
    1.6 论文的创新点第20-22页
2 运营地铁隧道衬砌病害类型及现场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第22-50页
    2.1 运营地铁隧道衬砌现场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第22-47页
        2.1.1 衬砌结构混凝土裂缝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第22-27页
        2.1.2 衬砌渗漏水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第27-31页
        2.1.3 衬砌结构劣化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第31-42页
        2.1.4 衬砌背后空洞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第42-45页
        2.1.5 衬砌结构变异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第45-47页
        2.1.6 衬砌结构起层剥落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第47页
    2.2 本章小结第47-50页
3 衬砌安全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和衬砌结构主病害挖掘第50-64页
    3.1 隧道结构安全状态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第50-52页
        3.1.1 指标选取原则第50-51页
        3.1.2 指标的确定第51-52页
        3.1.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52页
    3.2 衬砌结构主病害挖掘第52-62页
        3.2.1 用于确定主病害的衬砌安全级别判断标准第53-55页
        3.2.2 衬砌结构病害资料收集第55-57页
        3.2.3 建立隧道衬砌结构病害样本与区间检测样本的列联表第57-58页
        3.2.4 衬砌结构病害样本对应分析及其结果解释第58-60页
        3.2.5 衬砌结构主病害对应分析模型的收敛性改进第60-62页
    3.3 本章小结第62-64页
4 基于主病害的地铁隧道衬砌安全状况分级研究第64-104页
    4.1 地铁隧道衬砌安全状况等级确定第64-65页
    4.2 存在空洞情况下衬砌安全状态分级标准研究第65-83页
        4.2.1 存在空洞情况下衬砌安全状态计算模型及参数第66-68页
        4.2.2 存在空洞情况下衬砌安全状态判定依据第68页
        4.2.3 拱顶存在空洞时衬砌安全状态分级第68-73页
        4.2.4 拱肩存在空洞时衬砌安全状态分级第73-78页
        4.2.5 拱腰存在空洞时衬砌安全状态分级第78-83页
    4.3 渗漏水情况下衬砌安全状态分级标准研究第83-93页
        4.3.1 渗漏水导致钢筋锈胀机理与影响因素分析第84-85页
        4.3.2 钢筋锈胀与混凝土保护层对应分析模型的建立第85-87页
        4.3.3 不同钢筋锈蚀程度对衬砌安全状态的影响模拟研究第87-92页
        4.3.4 渗漏水状态下结构安全状态判据研究第92-93页
    4.4 已有裂缝情况下衬砌安全状态分级标准研究第93-101页
        4.4.1 混凝土结构断裂模式研究第93-94页
        4.4.2 复合裂缝断裂判据研究第94-95页
        4.4.3 带裂缝衬砌结构计算模型及安全性评价方法第95-96页
        4.4.4 基于混凝土断裂力学的隧道衬砌结构裂缝稳定性数值模拟第96-101页
        4.4.5 已有裂缝情况下衬砌安全状况分级第101页
    4.5 基于主病害的衬砌安全状态评价简化指标体系第101-102页
    4.6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5 隧道衬砌安全状况分级工程应用第104-112页
    5.1 工程概况第104页
    5.2 工程检测结果及评价第104-110页
        5.2.1 空洞检测结果及安全性评价第104-106页
        5.2.2 渗漏水检测结果及安全性评价第106-108页
        5.2.3 裂缝检测结果及安全性评价第108-110页
    5.3 工程分级评价结果及病害防治第110-111页
        5.3.1 区间评价级别第110-111页
        5.3.2 病害防治建议第111页
    5.4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12-116页
    6.1 结论第112-113页
    6.2 展望第113-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0页
作者简历第120-124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化妆品入驻高端市场的包装设计转型研究
下一篇:评价理论视角下国家身份的话语建构--以亚投行和世界银行的发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