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的改进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3 研究评价 | 第13页 |
1.3 论文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3.1 论文的思路 | 第13-15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再担保体系理论概述 | 第16-20页 |
2.1 信用担保体系概述 | 第16-18页 |
2.1.1 担保和信用担保 | 第16页 |
2.1.2 信用担保机构 | 第16-17页 |
2.1.3 信用担保体系 | 第17-18页 |
2.3 再担保体系概述 | 第18-20页 |
2.3.1 再担保和再担保机构 | 第18页 |
2.3.2 再担保体系 | 第18-20页 |
第3章 国内外再担保体系的经验借鉴 | 第20-28页 |
3.1 国外再担保体系概况 | 第20-22页 |
3.1.1 日本再担保体系 | 第20-21页 |
3.1.2 韩国再担保体系 | 第21-22页 |
3.1.3 美国再担保体系 | 第22页 |
3.2 国内再担保体系概况 | 第22-26页 |
3.2.1 我国再担保体系基本框架 | 第22-23页 |
3.2.2 代表性省级再担保体系 | 第23-26页 |
3.3 国内外再担保体系实践的启示 | 第26-28页 |
第4章 DB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8-46页 |
4.1 DB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现状 | 第28-40页 |
4.1.1 DB再担保公司概况 | 第28页 |
4.1.2 DB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基本框架 | 第28-29页 |
4.1.3 DB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的运营 | 第29-37页 |
4.1.4 DB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业绩分析 | 第37-40页 |
4.2 DB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0-46页 |
4.2.1 体系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4.2.2 再担保业务操作方式的问题 | 第42-45页 |
4.2.3 银保关系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第5章 DB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的改进措施 | 第46-54页 |
5.1 辽宁省再担保需求分析 | 第46-48页 |
5.1.1 辽宁省担保机构发展现状 | 第46-47页 |
5.1.2 辽宁省担保机构对再担保的需求情况 | 第47-48页 |
5.2 DB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的改进措施 | 第48-54页 |
5.2.1 完善体系内部管理 | 第48-50页 |
5.2.2 改进再担保业务操作方式 | 第50-53页 |
5.2.3 增强银保关系协调机制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54-5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件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