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陵墓、墓葬论文

淮泗画像石--东汉墓葬的视觉营造与历史主体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 画与观第10-16页
第一章 学术史与研究意义第16-32页
    第一节 金石学著述第16-19页
    第二节 历史、考古和建筑史的讨论第19-22页
    第三节 美术史的研究历程第22-27页
    第四节 研究对象、方向和方法第27-32页
第二章 图像时代的出现第32-84页
    第一节 早期中国墓葬的视觉性第33-43页
        一 葬与藏第34-39页
        二 居室化的先声第39-43页
    第二节 淮泗地区的墓葬画像第43-62页
        一 西汉崖洞墓第44-49页
        二 两汉之交的石椁墓第49-54页
        三 东汉石室墓第54-62页
    第三节 画像石墓的图像选择第62-84页
        一 平面画像的题材第63-76页
        二 设置立体雕刻第76-79页
        三 艺术家:画像石制作第79-84页
第三章 墓葬的视觉营造第84-126页
    第一节 东汉墓葬的建筑结构第84-101页
        一 回廊的遗绪第85-88页
        二 便房:堂与寝第88-96页
        三 新的合葬方式第96-101页
    第二节 空间尺度与图像形式第101-115页
        一 墓门的确立第101-105页
        二 标尺:人与墓室第105-112页
        三 画像的分布规律第112-115页
    第三节 画像石墓的视觉建构第115-126页
        一 视觉形式的意义第115-124页
        二 空间、图像与器物第124-126页
第四章 画像与社会观念第126-170页
    第一节 墓葬语境的另一类主体第126-132页
        一 生者与神道第127-129页
        二 生者与墓室第129-132页
    第二节 从家宅到"祠堂"第132-148页
        一 开放性:地表的祠堂第133-144页
        二 隐喻性:地下的"祠堂"第144-148页
    第三节 图像、知识和观念第148-170页
        一 汉代人对视觉的态度第148-149页
        二 形式与观念第149-166页
        三 画像与材质第166-170页
第五章 淮泗传统与外部第170-198页
    第一节 淮泗以外的东汉墓葬第170-187页
        一 贵族墓葬的形制第170-176页
        二 壁画墓的新阶段第176-179页
        三 淮泗以外的画像石墓第179-187页
    第二节 砖构墓室与石刻图像第187-193页
    第三节 融合与取舍:美术和礼制第193-198页
第六章 观看的历史第198-208页
    第一节 汉代的绘画观看第198-201页
    第二节 历史中的画像石第201-208页
        一 汉代景观的保存第201-203页
        二 后世的改造与利用第203-205页
        三 石作传统的延续第205-208页
结语: 作为尺度的人第208-210页
附录第210-224页
参考文献第224-242页
致谢第242页

论文共2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经济补偿金”在夫妻财产分割中的归属--以杨某诉蒋某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为例
下一篇:高架高速铁路运行下的层状地基土动力学响应及隔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