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3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α-当归内酯为平台分子催化转化途径与挑战 | 第12-17页 |
1.2.1 不同金属活性中心对α-当归内酯加氢的影响 | 第14-16页 |
1.2.2 溶剂对α-当归内酯加氢的影响 | 第16-17页 |
1.3 双金属催化剂在生物质转化中的应用 | 第17-26页 |
1.3.1 负载型双金属Pd催化剂 | 第19-23页 |
1.3.2 Pd-金属氧化物间的相互作用 | 第23-26页 |
1.4 论文选题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3-40页 |
2.1 化学试剂 | 第33-34页 |
2.2 催化剂制备 | 第34-36页 |
2.3 催化剂表征 | 第36-38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6页 |
2.3.2 透射电镜(TEM) | 第36-37页 |
2.3.3 N_2物理吸附脱附(BET) | 第37页 |
2.3.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 | 第37页 |
2.3.5 程序升温H_2还原(H_2-TPR) | 第37页 |
2.3.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37-38页 |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8页 |
2.3.8 X射线吸收近边缘结构(XANES)光谱 | 第38页 |
2.4 催化剂反应性能表征 | 第38-39页 |
2.4.1 α-当归内酯釜式加氢反应 | 第38页 |
2.4.2 α-当归内酯固定床加氢反应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浸渍法制备NiO/SiO_2负载Pd催化α-当归内酯加氢反应 | 第40-58页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1-54页 |
3.2.1 常见氧化物负载Pd应用于α-当归内酯催化加氢 | 第41-42页 |
3.2.2 xNiO(Ni)/SiO_2载体以及负载Pd催化剂表征 | 第42-49页 |
3.2.3 Pd-xNiO(Ni)/SiO_2应用于α-当归内酯加氢反应 | 第49-51页 |
3.2.4 Ni物种表面价态对α-当归内酯加氢活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3.2.5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 第53-5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第四章 Ni物种尺寸和价态对Pd-Ni双金属加氢活性的影响 | 第58-79页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9-71页 |
4.2.1 催化剂表征 | 第59-63页 |
4.2.2 Pd-NiO(20)/SiO_2 and Pd-Ni(20)/SiO_2的催化性能 | 第63-64页 |
4.2.3 原位红外研究α-AL和GVL的吸附行为 | 第64-67页 |
4.2.4 NiO或Ni在加氢反应中的粒径效应 | 第67-69页 |
4.2.5 NiO/Ni催化剂失活机理讨论 | 第69-70页 |
4.2.6 Pd-NiO/SiO_2催化剂的加氢寿命研究 | 第70-71页 |
4.3 Pd-Ni双金属催化剂应用于糠醛加氢反应 | 第71-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79-81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79-80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80-81页 |
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