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济南市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 学术综述第15-17页
        1.2.1 关于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主体第15-16页
        1.2.2 关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时机第16页
        1.2.3 关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标准第16-17页
    1.3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的有关概念和模式第18-23页
    2.1 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相关概念第18-19页
    2.2 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模式分类第19-23页
        2.2.1 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第19-20页
        2.2.2 集中审查与分散审查第20页
        2.2.3 实质审查与形式审查第20-21页
        2.2.4 当前国内审查模式分析第21-23页
第三章 济南市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现状第23-33页
    3.1 几个重要的时间点第23-25页
        3.1.1 初始阶段——1992年之前第23页
        3.1.2 成长阶段——1992年至2012年第23-24页
        3.1.3 成熟阶段——2012年至今第24-25页
    3.2 济南市现行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模式简介第25-27页
        3.2.1 事前审查第25页
        3.2.2 集中审查第25-26页
        3.2.3 实质审查第26-27页
    3.3 济南市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模式的工作成效第27-28页
        3.3.1 集中审查使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主体不容易带有部门利益倾向第27页
        3.3.2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行政规范性文件内容冲突问题第27-28页
        3.3.3 减少事后救济,降低行政成本第28页
    3.4 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成果数据第28-33页
        3.4.1 2012年以来济南市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情况第28-31页
        3.4.2 济南市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第31-33页
第四章 济南市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中的问题第33-42页
    4.1 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的失灵第33-36页
        4.1.1 自我监督方式的天然弊端第33页
        4.1.2 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主体的现实困境第33-34页
        4.1.3 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失效的原因第34-36页
    4.2 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机制中的事后监管欠缺第36-42页
        4.2.1 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文件应审而未审第36-37页
        4.2.2 行政规范性文件已审而未发第37-38页
        4.2.3 已生效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效力变动第38-40页
        4.2.4 清理决定修改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缺位第40-42页
第五章 对济南市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制度的建议第42-49页
    5.1 优化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主体的职能定位第42-44页
        5.1.1 明确职能定位,优化审查理念第42-43页
        5.1.2 增加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主体的监督权限第43-44页
    5.2 对现有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机制的完善建议第44-47页
        5.2.1 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信息管理制度第44-45页
        5.2.2 实行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意见有效期管理第45页
        5.2.3 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第45-46页
        5.2.4 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评估制度第46-47页
    5.3 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制度和其他制度衔接的建议第47-49页
        5.3.1 建立行政文件统一公开制度第47页
        5.3.2 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查与其它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主体的大数据共享第47-49页
结束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对外文化交流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新预算法实施后县级政府预算管理问题研究--以Y市F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