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苯并咪唑、半川菁、香豆素结构的比率型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应用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符号说明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6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荧光探针结构第15-16页
    1.3 荧光探针识别机理第16-19页
        1.3.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第16-17页
        1.3.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第17页
        1.3.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第17-18页
        1.3.4 跨键能量转移(TBET)第18-19页
    1.4 亚硫酸钠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19-21页
        1.4.1 基于醛基加成机理的SO_2衍生物荧光探针第19-20页
        1.4.2 基于双键加成的SO_2衍生物荧光探针第20页
        1.4.3 以乙酰丙酸基为识别基团的SO_2衍生物荧光探针第20-21页
    1.5 次氯酸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21-24页
        1.5.1 以双键为识别基团的次氯酸荧光探针第21-22页
        1.5.2 以氧杂蒽为识别基团的次氯酸荧光探针第22页
        1.5.3 基于酚羟基为检测基团的次氯酸荧光探针第22-23页
        1.5.4 以肟为检测基团的次氯酸荧光探针第23页
        1.5.5 以含S、Se、Te等化合物为识别基团的次氯酸荧光探针第23-24页
    参考文献第24-26页
第二章 基于ICT机理检测肝癌细胞内源和外源亚硫酸钠的荧光探针第26-41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实验部分第26-29页
        2.2.1 实验仪器第26-27页
        2.2.2 实验试剂第27页
        2.2.3 探针ZSO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27-29页
    2.3 实验结果讨论第29-38页
        2.3.1 探针ZSO荧光、紫外光谱第29-33页
        2.3.2 探针ZSO细胞内测试结果第33-35页
        2.3.3 机理检测第35-38页
    2.4 小结第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第三章 苯并咪唑-半川菁为母体的次氯酸荧光探针合成及应用第41-55页
    3.1 引言第41-42页
    3.2 实验部分第42-44页
        3.2.1 实验仪器第42页
        3.2.2 实验试剂第42页
        3.2.3 探针ZBM-H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42-44页
    3.3 实验结果讨论第44-52页
        3.3.1 探针ZBM-H荧光、紫外光谱第44-49页
        3.3.2 探针ZBM-H的细胞内成像第49-52页
    3.4 小结第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第四章 基于ICT/FRET机理新型香豆素-半川菁模板的检测肝癌细胞内源性亚硫酸钠的荧光比率探针第55-75页
    4.1 引言第55-56页
    4.2 实验部分第56-60页
        4.2.1 实验仪器第56-57页
        4.2.2 实验试剂第57页
        4.2.3 探针ZCn-hy和ZCn-OH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57-60页
    4.3 实验结果讨论第60-71页
        4.3.1 探针ZCn-hy荧光、紫外光谱第60-67页
        4.3.2 探针ZCn-hy在细胞内的研究测试第67-70页
        4.3.3 探针ZCn-hy与亚硫酸钠反应机理推测第70-71页
    4.4 小结第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第五章 用于检测次氯酸的水溶性比率荧光探针第75-84页
    5.1 引言第75-76页
    5.2 实验部分第76-77页
        5.2.1 实验仪器第76页
        5.2.2 实验试剂第76页
        5.2.3 探针Zcp-Me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76-77页
    5.3 实验结果讨论第77-81页
        5.3.1 探针Zcp-Me荧光、紫外光谱第77-81页
    5.4 小结第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附录第84-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含硼有机光电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下一篇:生物可降解的焦糖化碳球负载锰在核磁成像和光热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