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病理学、病因学论文

非编码RNA在人类癌症中的转录调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5页
    第一节 非编码RNA的分类与功能第14-17页
        1.1.1 非编码RNA的分类第14-15页
        1.1.2 非编码RNA的功能第15-17页
    第二节 miRNA与转录因子的联合调控作用研究第17-23页
        1.2.1 miRNA与转录因子简介第17页
        1.2.2 miRNA的靶基因识别第17-18页
        1.2.3 TF的DNA结合位点鉴定第18-19页
        1.2.4 mi RNA-TF联合调控作用第19-23页
    第三节 ceRNA调控网络的研究第23-27页
        1.3.1 ceRNA假说第23页
        1.3.2 ceRNA的分类及功能研究第23-25页
        1.3.3 构建ceRNA调控网络第25-27页
    第四节 非编码RNA在癌症转移过程中的研究第27-32页
        1.4.1 癌症转移简介第27-30页
        1.4.2 miRNA在癌症转移中的研究第30-31页
        1.4.3 IncRNA在癌症转移中的研究第31-32页
    第五节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第32-35页
第二章 miRNA与转录因子对基因的联合调控作用研究第35-64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35-37页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第37-47页
        2.2.1 研究的细胞系范围第37-38页
        2.2.2 基因注释信息第38页
        2.2.3 miRNA-靶基因作用关系鉴定第38-39页
        2.2.4 DNase Ⅰ超敏感位点鉴定第39-40页
        2.2.5 全基因组范围内组织特异性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鉴定第40-42页
        2.2.6 基因的TFBS number与TFBS score计算第42-44页
        2.2.7 基因的TFBS信息与miRNA调控状态联合分析第44-45页
        2.2.8 以TFBS信息做为特征的基因调控状态预测模型构建第45-47页
    第三节 结果第47-61页
        2.3.1 基因的TFBS number同基因的miRNA调控状态的关系第47-51页
        2.3.2 TFBS位置信息的影响第51-56页
        2.3.3 基因的TFBS Score同基因的miRNA调控状态的关系第56-57页
        2.3.4 TFBS-miRNA联合作用关系模型第57-60页
        2.3.5 miRNA靶基因预测模型第60-61页
    第四节 讨论第61-64页
第三章 癌症中IncRNA相关差异ceRNA网络研究第64-8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64-66页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第66-74页
        3.2.1 研究的癌症范围第66-67页
        3.2.2 基因注释信息第67页
        3.2.3 基因相关性计算和差异表达基因鉴定第67-68页
        3.2.4 候选的lncRNA-miRNA-mRNA作用关系鉴定第68-69页
        3.2.5 ceNET构建与分析第69-70页
        3.2.6 DceNET构建与分析第70页
        3.2.7 GO功能富集分析第70-73页
        3.2.8 KEGG通路富集分析第73-74页
    第三节 结果第74-86页
        3.3.1 ceNET构建与分析第74-78页
        3.3.2 DceRNA网络构建与分析第78-81页
        3.3.3 LDceNET与GDceNET网络功能分析第81-86页
    第四节 讨论第86-88页
第四章 癌症转移数据库(HCMDB)构建第88-107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88-90页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第90-96页
        4.2.1 癌症转移相关基因的文献检索第90页
        4.2.2 癌症转移相关转录组数据集搜索第90-91页
        4.2.3 样品分组标准第91-92页
        4.2.4 基因注释信息整合第92-93页
        4.2.5 基因表达矩阵生成第93-94页
        4.2.6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第94页
        4.2.7 差异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KEGG富集分析以及共表达分析第94-95页
        4.2.8 数据库构建和网页设计第95-96页
    第三节 结果第96-106页
        4.3.1 HCMDB相关统计信息第96页
        4.3.2 HCMDB主要功能--主页第96-97页
        4.3.3 HCMDB主要功能--基因检索第97-100页
        4.3.4 HCMDB主要功能--数据浏览第100-106页
    第四节 讨论第106-10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07-111页
    第一节 结论第107-109页
    第二节 展望第109-111页
附录一第111-113页
附录二第113-114页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37页
致谢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草酸二甲酯加氢和费托合成低碳烯烃金属纤维/泡沫结构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Sorbs2基因在树突发育、突触传递和认知功能障碍中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