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空间层面背景 | 第10-11页 |
1.1.2 政策层面背景 | 第11页 |
1.1.3 技术层面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与视角 | 第12-13页 |
1.3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3-15页 |
1.3.1 高密度环境 | 第13-14页 |
1.3.2 三维绿量 | 第14页 |
1.3.3 叶面积指数 | 第14页 |
1.3.4 立体绿化覆盖面积 | 第14-15页 |
1.3.5 绿视率 | 第15页 |
1.3.6 低影响开发(LID)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5-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31页 |
2.1 城市立体绿化形式界定与细分 | 第19-24页 |
2.1.1 地面绿化与立体绿化形式的界定 | 第19-21页 |
2.1.2 屋顶绿化类型细分 | 第21-22页 |
2.1.3 垂直绿化类型细分 | 第22-23页 |
2.1.4 阳台绿化的类型细分 | 第23-24页 |
2.1.5 下沉绿化的类型细分 | 第24页 |
2.2 国内外立体绿化技术研究 | 第24-26页 |
2.2.1 屋顶绿化技术研究 | 第24-25页 |
2.2.2 垂直绿化技术研究 | 第25-26页 |
2.2.3 阳台绿化技术研究 | 第26页 |
2.3 城市高密度街区的发展 | 第26-28页 |
2.3.1 城市高密度街区的发展与现状 | 第26-27页 |
2.3.2 城市高密度街区公共空间构成与特点 | 第27-28页 |
2.3.3 城市高密度街区公共空间设计面临问题 | 第28页 |
2.4 地面绿化与立体绿化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 第28-30页 |
2.4.1 立体绿化与地面绿化的关系 | 第28页 |
2.4.2 地面绿化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3 立体绿化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 第29页 |
2.4.4 地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的对比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典型街区立体绿化模型的构建 | 第31-49页 |
3.1 立体绿化建设实践案例研究 | 第31-37页 |
3.1.1 奥古斯特堡屋顶植物园 | 第31-32页 |
3.1.2 米兰“垂直森林” | 第32-33页 |
3.1.3 肯索西奥圣地亚哥大厦(Consorcio Santiago Offices Building) | 第33-34页 |
3.1.4 城市立体绿化典型设计模式总结 | 第34-37页 |
3.2 模型建立与研究方法 | 第37-39页 |
3.2.1 模拟可行性 | 第37-38页 |
3.2.2 数据来源 | 第38-39页 |
3.3 模型设计与建立——以天津大沽北路金融城街区模型为例 | 第39-43页 |
3.3.1 研究区概况与现状模型 | 第39-40页 |
3.3.2 传统绿化模型(低密度街区) | 第40-41页 |
3.3.3 立体绿化模型A(垂直森林式绿化) | 第41-42页 |
3.3.4 立体绿化模型B(覆盖式墙面绿化) | 第42-43页 |
3.4 植物选择与三维植物配置 | 第43-47页 |
3.4.1 植物选取与模型简化 | 第43-46页 |
3.4.2 三维植物配置模型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典型高密度街区模型下立体绿化作用研究 | 第49-68页 |
4.1 绿化作用影响因子统计 | 第49-53页 |
4.1.1 模型三维绿量统计 | 第49-51页 |
4.1.2 模型叶面积总量统计 | 第51-52页 |
4.1.3 模型立体绿化覆盖率相关数据统计 | 第52-53页 |
4.2 不同模型的绿化作用空间环境影响 | 第53-61页 |
4.2.1 绿视率统计对比 | 第54-57页 |
4.2.2 绿化辐射区域统计对比 | 第57-59页 |
4.2.3 光合有效辐射量统计对比 | 第59-61页 |
4.3 立体绿化对高密度空间微环境的影响 | 第61-65页 |
4.3.1 立体绿化对碳氧循环的作用影响 | 第61-62页 |
4.3.2 立体绿化对增湿降温的作用影响 | 第62-63页 |
4.3.3 立体绿化对污染吸收的作用影响 | 第63页 |
4.3.4 立体绿化对雨水汇流的作用影响 | 第63-64页 |
4.3.5 立体绿化对风环境的作用影响 | 第64-65页 |
4.3.6 立体绿化对隔音减噪的作用影响 | 第65页 |
4.3.7 立体绿化对生态多样性的作用影响 | 第65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65-68页 |
第五章 高密度街区立体绿化建设策略 | 第68-77页 |
5.1 高密度街区立体绿化控制原则 | 第68-69页 |
5.1.1 人均绿量与叶面积指数保障原则 | 第68页 |
5.1.2 植物配植合理性原则 | 第68-69页 |
5.1.3 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原则 | 第69页 |
5.2 高密度环境立体绿化设计策略 | 第69-74页 |
5.2.1 结合地面绿化设计,创建绿化系统 | 第70-71页 |
5.2.2 结合空间可达布置,绿化立体空间 | 第71页 |
5.2.3 结合不同空间特征,选择绿化方式 | 第71-72页 |
5.2.4 结合建筑形态设计,强化汇水机能 | 第72-73页 |
5.2.5 保障城市风貌协调,体现地域特色 | 第73-74页 |
5.3 高密度环境立体绿化运作策略 | 第74-76页 |
5.3.1 行政策略 | 第74-75页 |
5.3.2 技术策略 | 第75页 |
5.3.3 市场策略 | 第75-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7-80页 |
6.1 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78-7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