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合成气合成低碳醇 | 第8-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合成反应简介 | 第9-10页 |
1.1.3 反应机理 | 第10-11页 |
1.1.4 经济性分析 | 第11-12页 |
1.2 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 第12页 |
1.3 合成气合成低碳醇催化剂体系 | 第12-16页 |
1.3.1 改性甲醇催化剂 | 第12-13页 |
1.3.2 铑(Rh)基催化剂 | 第13-14页 |
1.3.3 钼(Mo)基催化剂 | 第14-15页 |
1.3.4 改性费托合成(F-T)催化剂 | 第15-16页 |
1.4 助剂 | 第16页 |
1.5 载体 | 第16-17页 |
1.6 水滑石 | 第17-18页 |
1.7 碳纤维 | 第18-19页 |
1.8 论文研究目的、思路、内容和创新点 | 第19-21页 |
1.8.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思路 | 第19页 |
1.8.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8.3 研究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21-26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1-23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 样品的制备 | 第23页 |
2.2.1 碳纤维预处理 | 第23页 |
2.2.2 催化剂制备 | 第23页 |
2.3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23-24页 |
2.3.1 催化剂评价条件及产物分析 | 第23-24页 |
2.3.2 反应装置 | 第24页 |
2.4 样品表征 | 第24-26页 |
2.4.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 第24页 |
2.4.2 程序升温还原(TPR) | 第24-25页 |
2.4.3 X射线衍射(XRD) | 第25页 |
2.4.4 BET比表面积测试 | 第25页 |
2.4.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5页 |
2.4.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5-26页 |
第三章 CuCo-LDHs/x%CFs纳米复合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低碳醇 | 第26-41页 |
3.1 前言 | 第26-2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3.2.1 CuCo-LDHs/x%CFs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页 |
3.2.2 催化剂表征 | 第27页 |
3.2.3 催化剂活性测试 | 第27-28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39页 |
3.3.1 催化剂表征 | 第28-37页 |
3.3.2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37-39页 |
3.4 水滑石负载碳纤维生长机理的探究 | 第39-40页 |
3.5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添加不同助剂的CuCoM-LDHs/30%CFs纳米复合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合成低碳醇 | 第41-49页 |
4.1 前言 | 第41-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4.2.1 添加不同助剂的CuCoM-LDHs/30%CFs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42-43页 |
4.2.2 催化剂表征 | 第43页 |
4.2.3 催化剂活性测试 | 第43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4.3.1 催化剂表征 | 第43-47页 |
4.3.2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47-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5.1 结论 | 第49页 |
5.2 存在的问题 | 第49-50页 |
5.3 论文创新之处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