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字母注释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内燃机余热利用温差发电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际上的研究和应用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的研究与应用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车用大功率柴油机温差发电系统设计 | 第18-31页 |
2.1 排气余热源特性 | 第18-20页 |
2.2 温差发电系统原理及结构组成 | 第20-25页 |
2.2.1 温差发电系统原理 | 第20-22页 |
2.2.2 温差发电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22-25页 |
2.3 车用大功率柴油机温差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25-28页 |
2.4 温差发电系统的搭建 | 第28-30页 |
2.4.1 系统主体的加工 | 第28-29页 |
2.4.2 温差发电模块与温度传感器的安装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车用大功率柴油机温差发电系统的仿真 | 第31-48页 |
3.1 基于CFD技术的温差发电系统的数值仿真 | 第31-37页 |
3.1.1 计算流体力学与Fluent简介 | 第31页 |
3.1.2 利用Fluent对温差发电装置的数值模拟 | 第31-35页 |
3.1.3 温差发电装置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3.2 温差发电系统整体发电能力的模拟与分析 | 第37-43页 |
3.2.1 温差发电模块模型的建立 | 第38-42页 |
3.2.2 温差发电系统整体发电性能分析 | 第42-43页 |
3.3 温差发电装置产生的排气背压对柴油机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1 GT-Power软件介绍 | 第43页 |
3.3.2 柴油机整体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43-45页 |
3.3.3 温差发电系统产生的排气背压对原机的影响 | 第45页 |
3.4 温差发电系统性能的综合评价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温差发电系统的结构改进 | 第48-62页 |
4.1 温差发电系统结构的改进 | 第48页 |
4.2 改进后温差发电装置的性能分析 | 第48-58页 |
4.2.1 温差发电模块冷热端温度场分析 | 第48-52页 |
4.2.2 集热器表面温度场 | 第52页 |
4.2.3 集热器内部排气的速度场与温度场 | 第52-55页 |
4.2.4 集热器内部排气的压力场 | 第55-56页 |
4.2.5 温差发电系统总输出功分析 | 第56-57页 |
4.2.6 温差发电系统产生的排气背压对原机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 改进后温差发电系统性能的综合评价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2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