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 第2章 柴油机系统的建模 | 第15-46页 | 
| 2.1 ME柴油机与MC柴油机工作特性区别 | 第15-17页 | 
| 2.1.1 ME型柴油机电控单元组成 | 第15-16页 | 
| 2.1.2 智能柴油机的主要技术优势 | 第16-17页 | 
| 2.2 ME柴油机系统工作过程建模 | 第17-37页 | 
| 2.2.1 工作介质成分及特性计算 | 第17-20页 | 
| 2.2.2 气缸子系统的热力过程计算 | 第20-28页 | 
| 2.2.3 进排气子系统热力过程计算 | 第28-31页 | 
| 2.2.4 空气中间冷却器热力过程计算 | 第31页 | 
| 2.2.5 涡轮增压器热力过程计算 | 第31-35页 | 
| 2.2.6 扫气过程热力性质计算 | 第35-37页 | 
| 2.3 柴油机扭矩输出模型 | 第37-42页 | 
| 2.3.1 柴油机单缸瞬时扭矩模型 | 第37-41页 | 
| 2.3.2 柴油机整机扭矩输出模型 | 第41-42页 | 
| 2.4 柴油机液压控制系统 | 第42-46页 | 
| 2.4.1 工作流体特性参数和基本方程 | 第42-43页 | 
| 2.4.2 燃油增压喷射系统仿真模型 | 第43-45页 | 
| 2.4.3 排气阀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 第45-46页 | 
| 第3章 螺旋桨运行数学模型 | 第46-62页 | 
| 3.1 螺旋桨特性参数 | 第46-47页 | 
| 3.1.1 螺旋桨结构几何参数 | 第46页 | 
| 3.1.2 螺旋桨运行特性参数 | 第46-47页 | 
| 3.2 螺旋桨敞水特性 | 第47-52页 | 
| 3.2.1 螺旋桨工作特性曲线 | 第47-49页 | 
| 3.2.2 螺旋桨四象限特性曲线 | 第49-52页 | 
| 3.3 螺旋桨特性曲线拟合 | 第52-56页 | 
| 3.3.1 切比雪夫多项式 | 第52-53页 | 
| 3.3.2 螺旋桨四象限曲线拟合 | 第53-56页 | 
| 3.4 螺旋桨与船体的相互作用 | 第56-59页 | 
| 3.4.1 船体运动对螺旋桨的影响:伴流系数 | 第56-57页 | 
| 3.4.2 螺旋桨对船的影响:推力减额系数 | 第57-59页 | 
| 3.5 船桨动态模型 | 第59-62页 | 
| 3.5.1 附加水质量 | 第60-61页 | 
| 3.5.2 船体阻力特性 | 第61-62页 | 
| 第4章 推进系统模型Simulink动态仿真与验证 | 第62-84页 | 
| 4.1 柴油机工作过程模型验证 | 第63-77页 | 
| 4.1.1 柴油机本体仿真模型 | 第63-65页 | 
| 4.1.2 柴油机液压气缸单元仿真模型 | 第65-69页 | 
| 4.1.3 柴油机模型仿真验证 | 第69-77页 | 
| 4.2 船桨模型验证 | 第77-84页 | 
| 4.2.1 船桨仿真模型 | 第77-80页 | 
| 4.2.2 船桨模型验证 | 第80-84页 | 
| 第5章 推进系统仿真模型的软件实现 | 第84-92页 | 
| 5.1 仿真软件结构设计 | 第84-85页 | 
| 5.2 模型数值计算的程序实现 | 第85-86页 | 
| 5.2.1 微分方程数值计算程序设计 | 第85-86页 | 
| 5.2.2 插值算法程序设计 | 第86页 | 
| 5.3 仿真软件界面设计 | 第86-92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 6.1 结论 | 第92-93页 |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 
| 作者简介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