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以央视《感动中国》为例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 第15-16页 |
五、问卷调查设计及方法 | 第16-18页 |
六、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大学生接触《感动中国》的研究 | 第20-40页 |
第一节 《感动中国》栏目概况 | 第20-25页 |
一、"感动中国"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二、典型人物的宣传效应 | 第22-25页 |
第二节 大学生对《感动中国》的认知度 | 第25-31页 |
一、大学生接触电视节目的基本情况 | 第25-28页 |
二、大学生接触《感动中国》的基本情况 | 第28-31页 |
第三节 大学生对《感动中国》的接受度 | 第31-40页 |
一、大学生群体对《感动中国》的态度 | 第31-34页 |
二、大学生个体对《感动中国》的态度 | 第34-40页 |
第二章 《感动中国》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 第40-64页 |
第一节 大学生价值观及其存在问题 | 第40-48页 |
一、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 第40-43页 |
二、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 第43-48页 |
第二节 《感动中国》对大学生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意义 | 第48-54页 |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8-50页 |
二、指明个体发展的情感认同路径 | 第50-52页 |
三、《感动中国》与大学生价值观相互促进 | 第52-54页 |
第三节 《感动中国》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 第54-64页 |
一、《感动中国》的自身问题 | 第54-57页 |
二、高校价值观教育培育时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7-61页 |
三、社会其他因素影响 | 第61-64页 |
第三章 主流媒体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思路 | 第64-76页 |
第一节 拓宽教育途径,丰富教育方式 | 第64-69页 |
一、主流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 第64-65页 |
二、主流媒体与高校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 第65-67页 |
三、主流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 | 第67-69页 |
第二节 优化价值观内容,增强实践体验 | 第69-73页 |
一、了解学生受众的心理现状,提高受众的接受度 | 第69-70页 |
二、评选活动范围扩大,深入至大学校园 | 第70-71页 |
三、增添榜样典型,体会人物的生活状态与理想信念 | 第71-73页 |
第三节 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率 | 第73-76页 |
一、微信圈里分享文明段子 | 第73-74页 |
二、微博引导正确的价值潮流 | 第74-75页 |
三、微电影宣传感人榜样故事 | 第75-76页 |
结语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1 | 第82-88页 |
附录2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