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问题论文

手机媒体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次第7-11页
1 引言第11-18页
   ·背景分析第11-15页
     ·新媒体技术特征第12-13页
     ·新媒体环境中未成年人出现的问题第13-14页
     ·新媒体技术的典范——手机媒体第14-15页
   ·问题的提出第15-16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创新及难点第16-18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6页
     ·课题研究内容第16页
     ·课题研究方法第16-17页
     ·课题研究的创新第17页
     ·课题研究的难点第17-18页
2 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文献综述第18-34页
   ·概念界定第18-21页
     ·从运用媒体能力角度界定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概念第18-19页
     ·从亲子关系角度界定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概念第19-20页
     ·从心理发展角度界定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概念第20-21页
   ·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22页
   ·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相关文献整理第22-34页
     ·未成年人运用媒体能力方面文献资源第23-26页
     ·亲子关系方面文献资源第26-31页
     ·心理发展方面文献资源第31-34页
3 手机媒体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研究设计与实施第34-40页
   ·研究架构第34-35页
   ·研究假设第35页
   ·研究对象第35-36页
   ·研究工具第36-37页
   ·实施程序第37-38页
   ·资料处理第38-40页
4 结果与讨论第40-96页
   ·未成年人样本分布情况第40-43页
   ·未成年人运用媒体的相关能力第43-60页
     ·查阅资料的主动性第43-45页
     ·信息快速查找能力第45-47页
     ·语言运用能力第47-49页
     ·区分新闻与广告能力第49-51页
     ·对报道现实性的思考第51-54页
     ·辨识信息真伪能力第54-56页
     ·信息联想能力第56-57页
     ·未成年人运用媒体的相关能力小结第57-60页
   ·未成年人手机媒体使用后与亲属关系变化情况第60-75页
     ·第60-73页
       ·学业相关内容情况(与父亲关系)第60-62页
       ·学业相关内容情况(与母亲关系)第62-63页
       ·交友相关内容情况(与父亲关系)第63-64页
       ·交友相关内容情况(与母亲关系)第64-66页
       ·谈论学校方面内容(与父亲关系)第66-68页
       ·谈论学校方面内容(与母亲关系)第68-69页
       ·手机媒体扩展内容增加未成年人决策力情况(父亲心中子女决策力)第69-70页
       ·手机媒体扩展内容增加未成年人决策力情况(母亲心中子女决策力)第70页
       ·手机媒体促进子女与父亲的关系第70-72页
       ·手机媒体促进子女与母亲的关系第72-73页
     ·手机媒体对亲子关系影响小结第73-75页
   ·未成年人手机媒体使用后与同伴关系变化情况第75-86页
     ·手机媒体使用与同伴关系情况第76-78页
     ·手机媒体使用与同伴联系频度情况第78-80页
     ·手机媒体使用与"我在同伴中决策力"情况第80-82页
     ·手机媒体使用与"我与同伴之间冲突"情况、与同伴谈心、与同伴平等相待等情况第82-84页
     ·未成年人手机媒体使用后与同伴关系变化情况小结第84-86页
   ·未成年人手机媒体使用与否对心理状况影响第86-96页
     ·社会孤独感第86-87页
     ·情感孤独感第87-90页
     ·社会适应性第90-93页
     ·未成年人内向/外向性格特征第93-94页
     ·未成年人手机媒体使用与否对心理状况影响小结第94-96页
5 结论第96-100页
   ·手机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结论第96-100页
     ·中学生手机媒体拥有情况第96-97页
     ·未成年人手机媒体使用与运用媒体的相关能力第97页
     ·手机媒体使用与亲属关系变化状况第97-98页
     ·手机媒体使用与同伴关系变化状况第98-99页
     ·未成年人手机媒体使用与否对心理状况影响第99-100页
中文参考文献第100-103页
外文参考文献第103-104页
附录:有手机版《手机媒体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问卷第104-111页
作者简历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教育回报水平的估算与研究--基于2002至2007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下一篇:定制型虚拟展示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