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制度建设的背景 | 第15-21页 |
2.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制度建设的历史依据 | 第15-17页 |
2.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 第17-21页 |
2.2.1 提高广大干部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要求进行学习制度建设 | 第17-18页 |
2.2.2 统一全党思想,要求加强学习制度的建设 | 第18-19页 |
2.2.3 学习运动的开展,要求进行学习制度建设 | 第19-21页 |
第3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制度建设的内容 | 第21-31页 |
3.1 组织领导制度 | 第21-22页 |
3.1.1 明确职责,创建学习的组织体系 | 第21-22页 |
3.1.2 为专项学习设置临时性领导机构 | 第22页 |
3.2 指导制度 | 第22-24页 |
3.2.1 指导员制度 | 第22-23页 |
3.2.2 巡回教育制 | 第23页 |
3.2.3 顾问团制 | 第23页 |
3.2.4 中央领导同志讲课、作报告 | 第23-24页 |
3.3 每日学习两小时制度 | 第24-25页 |
3.4 建立学习小组制度 | 第25-26页 |
3.5 分级分类学习制度 | 第26-27页 |
3.6 保障制度 | 第27-29页 |
3.7 监督激励制度 | 第29-31页 |
3.7.1 督查制度 | 第29-30页 |
3.7.2 考评制度 | 第30-31页 |
第4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学习制度建设的历史意义 | 第31-35页 |
4.1 保证了干部学习活动的成功开展 | 第31页 |
4.2 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 第31-33页 |
4.3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 第33-34页 |
4.4 为新时期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 第34-35页 |
第5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 | 第35-43页 |
5.1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是延安时期学习制度建设的首要经验 | 第35-36页 |
5.2 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延安时期学习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 第36-38页 |
5.2.1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学用结合 | 第36-37页 |
5.2.2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制定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 | 第37-38页 |
5.3 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习的组织领导机制,是延安时期学习制度建设的重要经验 | 第38-39页 |
5.3.1 中央干部教育部和各级教育领导机构的设置促进干部教育制度的有效运行 | 第38页 |
5.3.2 各级教育领导机构的设置保证干部学习制度的成功实施 | 第38-39页 |
5.4 以整风的形式加强干部学习,是延安时期学习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 | 第39-43页 |
第6章 延安时期学习制度建设的现实启示 | 第43-47页 |
6.1 学习制度建设必须与党的建设及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 | 第43-44页 |
6.2 学习制度建设要具有针对性 | 第44-45页 |
6.3 学习制度建设要具有可操作性 | 第45页 |
6.4 学习制度建设重在贯彻落实 | 第45-47页 |
6.4.1 建立学用结合制度 | 第46页 |
6.4.2 建立健全学习的监督考评制度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