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专属经济区水下文化沉船打捞的基本法律问题 | 第12-29页 |
1.1 专属经济区水下文化沉船打捞的界定 | 第12-17页 |
1.1.1 专属经济区水下文化沉船 | 第12-15页 |
1.1.2 专属经济区水下文化沉船打捞的含义和特点 | 第15-17页 |
1.2 专属经济区水下文化沉船打捞与沉船沉物打捞 | 第17-20页 |
1.2.1 打捞标的物不同 | 第17-18页 |
1.2.2 打捞目的不同 | 第18页 |
1.2.3 打捞主体不同 | 第18-19页 |
1.2.4 打捞方式不同 | 第19-20页 |
1.2.5 打捞报酬不同 | 第20页 |
1.2.6 法律性质不同 | 第20页 |
1.3 专属经济区水下文化沉船打捞的原则 | 第20-29页 |
1.3.1 保护公共利益原则 | 第20-21页 |
1.3.2 就地保护原则 | 第21-23页 |
1.3.3 允许适当的商业开发 | 第23-26页 |
1.3.4 国际合作原则 | 第26-27页 |
1.3.5 不改变国际法现状原则 | 第27-29页 |
第2章 专属经济区水下文化沉船打捞法律属性 | 第29-38页 |
2.1 专属经济区文化沉船打捞一般法律属性 | 第29-35页 |
2.1.1 国际社会的通常看法及评析 | 第29-32页 |
2.1.2 水下文化沉船打捞具有海洋科学研究性质 | 第32-35页 |
2.2 特殊情况专属经济区水下文化沉船打捞其他法律属性 | 第35-38页 |
2.2.1 可辨认物主对水下文化沉船打捞的法律属性 | 第35-36页 |
2.2.2 船旗国对军舰或国家船舶打捞的法律属性 | 第36-38页 |
第3章 专属经济区水下文化沉船打捞的管辖权 | 第38-50页 |
3.1 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水下文化沉船打捞的管辖权 | 第38-41页 |
3.1.1 对干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打捞活动的管辖权 | 第38-40页 |
3.1.2 对海洋科学研究享有的专属管辖权 | 第40页 |
3.1.3 对专属经济区水下文化沉船打捞管辖权的扩张趋势 | 第40-41页 |
3.2 属人管辖权 | 第41-43页 |
3.2.1 属人管辖权的含义 | 第41-42页 |
3.2.2 属人管辖权在专属经济区水下文化沉船打捞中的内容 | 第42-43页 |
3.3 与水下文化沉船有联系的国家享有的优先权 | 第43-46页 |
3.3.1 优先权有无的争议 | 第43-44页 |
3.3.2 联系标准的建立 | 第44-45页 |
3.3.3 有联系国家的优先权内容 | 第45-46页 |
3.4 军舰和国家船舶船旗国的专属管辖权 | 第46-50页 |
3.4.1 军舰和国家船舶及其外延 | 第46-48页 |
3.4.2 管辖权内容 | 第48-50页 |
第4章 专属经济区水下文化沉船打捞的主体 | 第50-55页 |
4.1 专属经济区一般水下文化沉船打捞主体 | 第50-52页 |
4.1.1 一般水下文化沉船打捞主体的确定 | 第50-51页 |
4.1.2 海洋科学研究的适格主体 | 第51-52页 |
4.2 专属经济区特殊水下文化沉船打捞主体 | 第52-55页 |
4.2.1 可辨认物主的水下文化沉船打捞主体 | 第52-53页 |
4.2.2 军舰或国家船舶的打捞主体 | 第53-55页 |
第5章 专属经济区水下文化沉船打捞的立法及制度完善 | 第55-62页 |
5.1 我国关于专属经济区水下文化沉船打捞的立法 | 第55-57页 |
5.1.1 立法现状 | 第55-56页 |
5.1.2 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6-57页 |
5.2 我国专属经济区水下文化沉船打捞立法完善建议 | 第57页 |
5.3 我国专属经济区水下文化沉船打捞的制度建构建议 | 第57-62页 |
5.3.1 报告和通知制度的建立 | 第58页 |
5.3.2 保护制度的建立 | 第58-60页 |
5.3.3 双边或区域协定的签订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