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1章 合并仲裁在海事仲裁中的兴起 | 第12-20页 |
| 1.1 海事仲裁中多方当事人同一争议对传统仲裁方式的挑战 | 第12-15页 |
| 1.1.1 租船合同关系中多方当事人同一争议问题 | 第12-14页 |
| 1.1.2 海上保险合同关系中多方当事人同一争议问题 | 第14-15页 |
| 1.2 合并仲裁符合海事仲裁的价值取向 | 第15-18页 |
| 1.2.1 符合海事仲裁的公正价值取向 | 第16-17页 |
| 1.2.2 符合海事仲裁的效益价值取向 | 第17-18页 |
| 1.3 合并仲裁在我国海事仲裁中的初步设立 | 第18-20页 |
| 第2章 海仲合并仲裁对传统仲裁理念的坚守与突破 | 第20-37页 |
| 2.1 海仲合并仲裁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坚守 | 第20-30页 |
| 2.1.1 英美等国对合并仲裁当事人意思自治态度的经验 | 第20-23页 |
| 2.1.2 海仲合并仲裁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态度 | 第23-30页 |
| 2.2 海仲合并仲裁对仲裁保密性的突破 | 第30-37页 |
| 2.2.1 仲裁保密性的内容及特点 | 第30-35页 |
| 2.2.2 海仲合并仲裁对仲裁保密性的合理削弱 | 第35-37页 |
| 第3章 海仲合并仲裁与其他多方当事人仲裁方式的异同 | 第37-51页 |
| 3.1 海仲合并仲裁与LMAA合并开庭的异同 | 第37-44页 |
| 3.1.1 海仲合并仲裁与LMAA合并开庭的不同点 | 第39-43页 |
| 3.1.2 海仲合并仲裁与LMAA合并开庭的相同点 | 第43-44页 |
| 3.2 海仲合并仲裁与上海自贸区仲裁第三人的异同 | 第44-48页 |
| 3.2.1 海仲合并仲裁与上海自贸区仲裁第三人的不同点 | 第46-47页 |
| 3.2.2 海仲合并仲裁与上海自贸区仲裁第三人的相同点 | 第47-48页 |
| 3.3 海仲合并仲裁与美国集团仲裁的异同 | 第48-51页 |
| 3.3.1 海仲合并仲裁与美国集团仲裁的不同点 | 第48-49页 |
| 3.3.2 海仲合并仲裁与美国集团仲裁的相同点 | 第49-51页 |
| 第4章 海仲合并仲裁程序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 第51-65页 |
| 4.1 海仲合并仲裁的仲裁员指定问题 | 第51-57页 |
| 4.1.1 海仲合并仲裁的仲裁员指定方式合理性分析 | 第52-55页 |
| 4.1.2 海仲合并仲裁员指定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 第55-57页 |
| 4.2 海仲合并仲裁的其他仲裁程序问题 | 第57-65页 |
| 4.2.1 合并仲裁的提起时间 | 第58-59页 |
| 4.2.2 仲裁程序合并后的分立 | 第59-62页 |
| 4.2.3 仲裁裁决的作出 | 第62-63页 |
| 4.2.4 仲裁费用的分摊 | 第63-65页 |
| 第5章 海仲合并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 | 第65-72页 |
| 5.1 海仲合并仲裁裁决在我国《仲裁法》下的承认与执行 | 第65-68页 |
| 5.2 海仲合并仲裁裁决在《纽约公约》下的承认与执行 | 第68-72页 |
| 5.2.1 从仲裁程序角度看 | 第69-70页 |
| 5.2.2 从公共政策角度看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