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O2气氛下煤粉富氧燃烧特性基础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世界能源结构 | 第11-12页 |
| ·中国能源结构 | 第12-13页 |
| 2 气候危机及温室效应 | 第13-15页 |
| ·气候危机 | 第13-14页 |
|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 第14-15页 |
| 3 氧化碳减排 | 第15-18页 |
| 第二章 富氧燃烧技术及应用 | 第18-29页 |
| 1 富氧燃烧发展概况 | 第18-23页 |
| ·富氧燃烧技术国外发展概况 | 第18-22页 |
| ·富氧燃烧技术国内发展概况 | 第22-23页 |
| 2 富氧燃烧技术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 ·提高火焰温度和黑度 | 第23-24页 |
| ·加快燃烧速度,促进燃烧完全 | 第24页 |
| ·降低燃料的燃点温度和减少燃尽时间 | 第24-25页 |
| ·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减少燃烧后的烟气量 | 第25页 |
| 3 富氧燃烧技术应用 | 第25-29页 |
| ·富氧燃烧在循环流化床上的应用 | 第25-26页 |
| ·富氧燃烧在燃煤锅炉上的应用 | 第26-27页 |
| ·富氧燃烧在玻璃炉窑上的应用 | 第27页 |
| ·富氧燃烧在发动机上的应用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本文富氧燃烧实验介绍 | 第29-35页 |
| 1 富氧燃烧定炭炉实验介绍 | 第29-31页 |
| ·定炭炉实验系统介绍 | 第29-30页 |
| ·定炭炉实验流程介绍 | 第30-31页 |
| ·定炭炉实验工况设计 | 第31页 |
| 2 热天平实验介绍 | 第31-35页 |
| ·热天平实验系统介绍 | 第31-33页 |
| ·热天平实验流程介绍 | 第33页 |
| ·热天平实验工况设计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富氧燃烧定炭炉实验 | 第35-54页 |
| 1. 氧气浓度对煤粉颗粒着火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36-43页 |
| ·氧气浓度对着火时间的影响 | 第37-39页 |
| ·氧气浓度对燃尽时间的影响 | 第39-41页 |
| ·氧气浓度对最高燃烧温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氧气浓度对升温速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2. CO_2和N_2对富氧燃烧的不同影响 | 第43-45页 |
| 3. 定炭炉炉温对富氧燃烧的影响 | 第45-48页 |
| 4. 反应气流速度对煤粉颗粒富氧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48-51页 |
| 5. 定炭炉实验误差分析 | 第51-52页 |
| 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热天平富氧燃烧实验 | 第54-75页 |
| 1. 氧气浓度对煤粉富氧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55-60页 |
| 2. 加热速率对煤粉富氧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60-63页 |
| 3. 反应气氛对煤粉富氧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63-68页 |
| 4. 煤粉粒径对煤粉富氧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68-71页 |
| 5. 不同煤种的富氧燃烧特性 | 第71-73页 |
| 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六章 着火机理探索及着火模式判断 | 第75-86页 |
| 1. 着火模式判据 | 第76-78页 |
| 2. 氧气浓度对着火机理的影响 | 第78-79页 |
| 3. 加热速率对着火机理的影响 | 第79-81页 |
| 4. 反应气氛对着火机理的影响 | 第81-82页 |
| 5. 煤粉粒径对着火机理的影响 | 第82-83页 |
| 6. 不同煤种的着火机理 | 第83-85页 |
| 7.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86-89页 |
| ·全文总结 | 第86-87页 |
| ·展望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100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0页 |
| 教育背景 | 第10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0页 |
| 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0页 |
| 硕士期间所获奖项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