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层状硫系化合物薄膜与量子结构的生长动力学与物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主要符号表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第14页
    1.2 硫系层状材料发展现状第14-20页
        1.2.1 硫系层状拓扑绝缘体研究进展第14-17页
        1.2.2 硫系层状拓扑绝缘体制备研究第17-20页
    1.3 本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第20-23页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3-24页
第二章 实验原理与方法第24-41页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24-26页
        2.1.1 实验材料第24-25页
        2.1.2 实验仪器设备第25-26页
    2.2 材料制备方法第26-31页
        2.2.1 真空生长技术第26-28页
        2.2.2 物理气相沉积第28页
        2.2.3 分子束外延技术第28-31页
    2.3 材料结构、形貌及物性表征第31-40页
        2.3.1 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第31-32页
        2.3.2 扫描隧道显微镜第32-35页
        2.3.3 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技术第35-37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37-38页
        2.3.5 霍尔效应测试第38-39页
        2.3.6 热导率测试第39-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层状硫系化合物薄膜PVD制备与性质研究第41-75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物理气相沉积系统工作原理第41-45页
        3.2.1 实验原理第41-43页
        3.2.2 工艺流程第43-45页
    3.3 H-Si(111)衬底上Bi_2Se_3薄膜生长研究第45-52页
        3.3.1 生长温度对薄膜结构影响第45-48页
        3.3.2 薄膜形貌和成分分析第48-51页
        3.3.3 薄膜生长速率研究第51-52页
    3.4 H-Si(111)衬底上Sb_2Te_3薄膜生长研究第52-57页
        3.4.1 生长温度对薄膜结构的影响第52-54页
        3.4.2 薄膜的形貌和成分分析第54-56页
        3.4.3 薄膜的拉曼光谱研究第56-57页
    3.5 H-Si(111)衬底上Bi_2Te_3薄膜生长研究第57-70页
        3.5.1 薄膜的结构分析第57-63页
        3.5.2 薄膜形貌和成分分析第63-68页
        3.5.3 薄膜断面及霍尔测试第68-70页
    3.6 Bi_2Se_3与Si异质结能带结构研究第70-74页
    3.7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Bi_2Se_3纳米结构及层状硫系化合物异质结制备研究第75-93页
    4.1 引言第75-76页
    4.2 Bi_2Se_3纳米结构制备研究第76-82页
        4.2.1 Au催化云母衬底上Bi_2Se_3纳米结构制备第76-78页
        4.2.2 Au催化硅衬底上Bi_2Se_3纳米结构制备第78-79页
        4.2.3 无需催化硅衬底上Bi_2Se_3纳米结构制备第79-82页
    4.3 层状硫系化合物异质结制备研究第82-92页
        4.3.1 在Sb_2Te_3上生长Bi_2Se_3薄膜第82-85页
        4.3.2 在Sb_2Te_3上生长Bi_2Te_3薄膜第85-87页
        4.3.3 在Bi_2Te_3上生长Bi_2Se_3薄膜第87页
        4.3.4 在Bi_2Se_3上生长Bi_2Te_3薄膜第87-90页
        4.3.5 A_2B_3层状材料多层膜生长总结第90-92页
    4.4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五章 Bi_2Se_3薄膜分子束外延生长研究第93-109页
    5.1 引言第93页
    5.2 Si(111)-7x7表面Bi_2Se_3生长研究第93-99页
        5.2.1 超高真空中Si(111)-7x7表面特征第93-95页
        5.2.2 Si(111)-7x7表面Bi_2Se_3生长研究第95-99页
    5.3 H-Si(111)上Bi_2Se_3外延生长研究第99-101页
    5.4 Bi诱导Si(111)上Bi_2Se_3外延生长研究第101-108页
        5.4.1 Bi诱导Si(111)上Bi_2Se_3薄膜结构第101-104页
        5.4.2 Bi诱导Si(111)上Bi_2Se_3薄膜形貌第104-108页
    5.5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六章 Bi_2Se_3掺杂及硫系化合物超晶格的制备与研究第109-138页
    6.1 引言第109-110页
    6.2 Bi_2Se_3非平衡掺杂与特性研究第110-124页
        6.2.1 Bi_2Se_3薄膜在云母衬底生长特性第110-114页
        6.2.2 Sb掺杂Bi_2Se_3薄膜生长研究第114-116页
        6.2.3 Sb掺杂Bi_2Se_3薄膜结构和形貌分析第116-120页
        6.2.4 Sb掺杂Bi_2Se_3薄膜光学性质研究第120-122页
        6.2.5 Sb掺杂Bi_2Se_3薄膜电学性质研究第122-124页
    6.3 Bi_2Se_3/In_2Se_3超晶格制备与性质研究第124-136页
        6.3.1 Bi_2Se_3/In_2Se_3量子超晶格介绍第124-125页
        6.3.2 Bi_2Se_3/In_2Se_3超晶格制备研究第125-131页
        6.3.3 Bi_2Se_3/In_2Se_3超晶格结构分析第131-133页
        6.3.4 Bi_2Se_3/In_2Se_3超晶格热导性质研究第133-136页
    6.4 本章小结第136-138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38-141页
    7.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第138-140页
    7.2 展望第140-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55-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陆90后观众电影消费及对电影产业影响研究--以苏州地区电影观众为例
下一篇:基于非二进制量化算法的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