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0.导论 | 第13-19页 |
0.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0.4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1.例示罪状中的“其他”类型与“其他”行为 | 第19-31页 |
1.1 罪状分类与例示罪状的特征 | 第19-25页 |
1.1.1 罪状分类 | 第19-22页 |
1.1.2 例示罪状的特征:与概括罪状、列举罪状比较 | 第22-25页 |
1.2 例示罪状中的“其他”分类 | 第25-27页 |
1.2.1 “其他”主体 | 第25-26页 |
1.2.2 “其他”行为 | 第26页 |
1.2.3 “其他”结果 | 第26-27页 |
1.3 例示罪状中的“其他”行为再分类 | 第27-31页 |
1.3.1 再分类的理论基础: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区分 | 第27-29页 |
1.3.2 自然犯中的“其他”行为 | 第29页 |
1.3.3 法定犯中的“其他”行为 | 第29-31页 |
2.刑法适用中“其他”行为界定面临的困惑 | 第31-40页 |
2.1 例示罪状中“其他”行为存在之缘由 | 第31-34页 |
2.1.1 刑法理念的缘由 | 第31-32页 |
2.1.2 立法技术的缘由 | 第32-33页 |
2.1.3 社会现实的缘由 | 第33-34页 |
2.2 例示罪状中“其他”行为的刑法明确性要求审视 | 第34-37页 |
2.2.1 违反说 | 第35-36页 |
2.2.2 符合说 | 第36-37页 |
2.3 刑法适用中“其他”行为界定面临的类推质疑 | 第37-40页 |
3.例示罪状中“其他”行为界定的学理探讨 | 第40-65页 |
3.1 刑法适用中“三段论”推理于“其他”行为界定的局限 | 第40-48页 |
3.1.1 “三段论”推理的逻辑结构 | 第40-43页 |
3.1.2 “三段论”推理于“其他”行为界定面临的难题 | 第43-48页 |
3.2 局限克服:“类型”思维与类推再认识 | 第48-65页 |
3.2.1 “类型”思维的特征 | 第48-49页 |
3.2.2 立法与司法中的“类型”思维 | 第49-58页 |
3.2.3 刑法适用中的广义类推与狭义类推 | 第58-61页 |
3.2.4 狭义类推与广义类推视角下的“其他”行为适用 | 第61-65页 |
4.例示罪状中“其他”行为界定的实证探讨 | 第65-79页 |
4.1 自然犯与法定犯中“其他”行为界定的不同结局 | 第65-67页 |
4.1.1 自然犯中“其他”行为界定的结局 | 第65-66页 |
4.1.2 法定犯中“其他”行为界定的结局 | 第66-67页 |
4.2 法定犯中的“其他”行为界定——以非法经营罪中的“其他”行为界定为例 | 第67-79页 |
4.2.1 非法经营罪的罪状特征 | 第67-69页 |
4.2.2 非法经营罪中“其他”行为的具体界定 | 第69-73页 |
4.2.3 对相关司法解释的分析 | 第73-76页 |
4.2.4 对相关司法案例的分析 | 第76-79页 |
结语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后记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