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2.1 关于排球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 | 第14-15页 |
2.1.1 世界女排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4-15页 |
2.1.2 中国女排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5页 |
2.2 关于中外女排技战术特点的研究 | 第15-18页 |
2.2.1 关于中国女排技战术特点的研究 | 第15-17页 |
2.2.2 关于中韩女排技战术对比分析的研究 | 第17-18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8-19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3.2.2 录像分析法 | 第18页 |
3.2.3 数理统计法 | 第18页 |
3.2.4 对比分析法 | 第18-1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9-40页 |
4.1 中韩女排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 第19-24页 |
4.1.1 中韩女排身高对比分析 | 第19-20页 |
4.1.2 中韩女排体重对比分析 | 第20页 |
4.1.3 中韩女排年龄对比分析 | 第20页 |
4.1.4 中韩女排网上高度对比分析 | 第20-21页 |
4.1.5 中国女排出征亚锦赛12人名单及技战术特点 | 第21-22页 |
4.1.6 中韩女排首发阵容安排情况 | 第22-24页 |
4.2 中韩女排比赛情况对比分析 | 第24-26页 |
4.2.1 中韩女排得失分对比分析 | 第24-25页 |
4.2.2 中韩女排一攻与防守效果对比分析 | 第25-26页 |
4.3 中韩女排发球技术对比分析 | 第26-28页 |
4.3.1 中韩女排总体发球效果对比分析 | 第26-27页 |
4.3.2 中韩女排不同发球方式效果对比分析 | 第27-28页 |
4.4 中韩女排接发球技术对比分析 | 第28-29页 |
4.5 中韩女排二传技术对比分析 | 第29-31页 |
4.5.1 中韩女排二传配球效果对比分析 | 第29-30页 |
4.5.2 中韩女排主二传手技术对比分析 | 第30-31页 |
4.6 中韩女排扣球技术对比分析 | 第31-35页 |
4.6.1 中韩女排总体扣球效果对比分析 | 第31-33页 |
4.6.2 中韩女排前排强攻技术对比分析 | 第33-34页 |
4.6.3 中韩女排快攻技术对比分析 | 第34页 |
4.6.4 中韩女排后排强攻技术对分析 | 第34-35页 |
4.7 中韩女排拦网技术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4.8 中韩女排防守技术对比分析 | 第36-38页 |
4.8.1 中韩女排总体防守效果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4.8.2 中韩女排自由人防守技术对比分析 | 第37-38页 |
4.8.3 中韩女排防反中防守技术对比分析 | 第38页 |
4.9 朱婷、金延璟得分对比分析 | 第38-40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0-42页 |
5.1 结论 | 第40页 |
5.2 建议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