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1 引言 | 第13-25页 |
| ·草鱼及其养殖现状 | 第13-14页 |
| ·嗜水气单胞菌 | 第14-17页 |
| ·病原 | 第15页 |
| ·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15-16页 |
| ·血清型 | 第16页 |
| ·致病机理 | 第16-17页 |
|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第17-18页 |
| ·鱼类的免疫系统 | 第18-22页 |
| ·免疫器官和组织 | 第18-20页 |
| ·胸腺 | 第18-19页 |
| ·肾脏 | 第19-20页 |
| ·脾脏 | 第20页 |
| ·免疫细胞 | 第20-21页 |
| ·淋巴细胞 | 第20页 |
| ·单核-巨噬细胞 | 第20-21页 |
| ·粒细胞 | 第21页 |
| ·免疫因子 | 第21-22页 |
| ·天然抗性相关巨噬蛋白(Nramp)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 ·天然抗性相关巨噬蛋白(Nramp)蛋白的抗菌机制 | 第2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7页 |
| ·试验材料 | 第25-27页 |
| ·试验动物 | 第25页 |
| ·嗜水气单胞菌 | 第25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 ·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 ·常用溶液配制 | 第27页 |
| ·试验方法 | 第27-37页 |
| ·人工感染草鱼试验 | 第27页 |
| ·总R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 | 第27-28页 |
| ·反转录合成cDNA | 第28-29页 |
| ·引物合成 | 第29页 |
| ·荧光定量PCR | 第29-30页 |
| ·Nramp基因目的片段的克隆 | 第30页 |
| ·Nramp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30-31页 |
| ·Nramp目的片段与测序载体的连接、转化 | 第31页 |
| ·Nramp目的片段和pET-32a(+)载体的酶切和回收纯化 | 第31-32页 |
| ·Nramp目的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的连接与转化 | 第32页 |
| ·质粒的提取 | 第32-33页 |
| ·诱导表达重组蛋白 | 第33-34页 |
| ·表达产物的SDS-PAGE检测 | 第34页 |
| ·蛋白表达形式的鉴定 | 第34页 |
|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34-35页 |
| ·pET-32a-Nramp重组蛋白的Western-blotting检测 | 第35-36页 |
|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 | 第36页 |
| ·Nramp基因多态性检测 | 第36页 |
| ·免疫指标的测定 | 第36-3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4页 |
| ·RNA的提取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7-38页 |
| ·RNA的质量检测 | 第37页 |
| ·反转录合成cDNA模板 | 第37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 第37-38页 |
| ·Nram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8-39页 |
| ·草鱼Nramp基因的差异表达规律 | 第39-41页 |
| ·不同诱导时间对目的蛋白原核表达的影响 | 第41页 |
| ·融合蛋白表达形式的鉴定 | 第41-42页 |
| ·目的蛋白的纯化及Western-blotting检测 | 第42页 |
| ·Nramp基因的多态性检测 | 第42-43页 |
| ·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免疫指标的比较 | 第43-44页 |
| 4 讨论 | 第44-49页 |
| ·Nramp基因在草鱼胚胎发育中的变化规律 | 第44-45页 |
| ·Nramp基因在草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 | 第45-46页 |
| ·Nramp基因在草鱼感染致病菌后不同阶段的表达变化规律 | 第46页 |
| ·Nram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蛋白表达 | 第46-47页 |
| ·Nramp基因多态性与抗病性的相关分析 | 第47-49页 |
| 5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