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蓬莪术炮制理论研究历史悠久 | 第8-9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立项依据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1 蓬莪术炮制辅料筛选研究 | 第13-20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13-14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14-20页 |
·饮片的鉴定 | 第14页 |
·辅料种类的考察 | 第14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14-15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15页 |
·干膏收率的测定 | 第15页 |
·姜黄素含量的测定 | 第15-16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16-19页 |
·综合评分 | 第19-20页 |
·本节讨论 | 第20页 |
2 蓬莪术醋制工艺参数优化实验 | 第20-32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20-21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21-31页 |
·醋制品制备 | 第21页 |
·干膏收率测定 | 第21页 |
·挥发油含量测定 | 第21页 |
·姜黄素含量测定 | 第21-23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23-25页 |
·正交试验优选 | 第25-28页 |
·基于正交设计试验的人工神经网络优化 | 第28-30页 |
·验证试验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 | 第31页 |
·本节讨论 | 第31-32页 |
3 蓬莪术醋制前后吉马酮含量对比 | 第32-45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32-33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33-44页 |
·蓬莪术醋制品的制备 | 第33页 |
·供试品溶液考察 | 第33-37页 |
·检测条件考察 | 第37-40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0-41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1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41-44页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44页 |
·本节讨论 | 第44-45页 |
4 蓬莪术醋制前后挥发油成分GC-MS指纹图谱对比 | 第45-56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45-46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46-55页 |
·GC-MS分析条件 | 第46页 |
·混合对照品溶液制备 | 第46-47页 |
·供试品溶液制备 | 第47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47-50页 |
·主要特征峰成分检识 | 第50-52页 |
·指纹图谱建立 | 第52-53页 |
·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 第53页 |
·挥发油指纹图谱化学成分分析与结果 | 第53-55页 |
·本节讨论 | 第55-56页 |
5 蓬莪术醋制前后药效学对比 | 第56-64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56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56-63页 |
·对小鼠尾血栓形成的影响实验 | 第56-57页 |
·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实验 | 第57-58页 |
·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实验 | 第58-59页 |
·大鼠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血清NO含量的测定 | 第59-61页 |
·大鼠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血浆P-selectin含量的测定 | 第61-63页 |
·本节讨论 | 第63-64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4-66页 |
·蓬莪术炮制辅料筛选 | 第64-65页 |
·蓬莪术醋制工艺参数优化 | 第65页 |
·蓬莪术醋制前后吉马酮含量测定 | 第65页 |
·蓬莪术醋制前后挥发油成分GC-MS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 第65-66页 |
·蓬莪术醋制前后比研究 | 第66页 |
思考与展望 | 第66-67页 |
·蓬莪术醋制前后其他部位化学成分的变化 | 第66页 |
·蓬莪术醋制前后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66页 |
·蓬莪术醋制前后体内吸收差异研究,体外生物转化降解动力学研究 | 第66-67页 |
综述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