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籽蛋白质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菜籽蛋白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蛋白质薄膜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蛋白质膜性能分析 | 第15-19页 |
·机械性能 | 第15-17页 |
·透明度 | 第17-18页 |
·阻隔性能 | 第18-19页 |
·溶解度、含水量与溶胀性 | 第19页 |
·蛋白质薄膜改性手段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生物酶改性 | 第19页 |
·纳米材料改性 | 第19-20页 |
·交联剂改性 | 第20页 |
·物理改性 | 第20页 |
·其他改性手段 | 第20页 |
·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 | 第20-22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2-31页 |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22-24页 |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22-23页 |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菜籽蛋白的提取与薄膜的制备 | 第24页 |
·菜籽蛋白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24-26页 |
·微量凯氏定氮法 | 第24-26页 |
·菜籽蛋白溶液的吸光度测试 | 第26页 |
·埃洛石纳米管改性菜籽蛋白膜 | 第26页 |
·琼脂-菜籽蛋白共混膜的制备 | 第26-27页 |
·菜籽蛋白膜有毒物质测试 | 第27-28页 |
·菜籽蛋白质薄膜的性能研究 | 第28-31页 |
·机械性能 | 第28页 |
·湿态性能 | 第28-30页 |
·光学性能 | 第30页 |
·热学性能 | 第30页 |
·微观结构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1-61页 |
·自身显色法测定菜籽蛋白浓度方法的建立 | 第31-35页 |
·方法的确立 | 第31-32页 |
·自身显色法的线性关系研究 | 第32-34页 |
·自身显色法的理论基础考察 | 第34-35页 |
·菜籽蛋白薄膜成膜工艺探究 | 第35-39页 |
·成膜溶液p H | 第35-36页 |
·成膜溶液温度 | 第36页 |
·菜籽蛋白浓度 | 第36-37页 |
·甘油浓度 | 第37-38页 |
·紫外照射时间 | 第38-39页 |
·成膜条件小结 | 第39页 |
·纳米材料改性对薄膜的性能的研究 | 第39-43页 |
·改性膜的机械性能研究 | 第39-40页 |
·改性膜的热稳定性 | 第40-42页 |
·改性膜的红外测试 | 第42-43页 |
·菜籽蛋白与琼脂共混膜的制备 | 第43-51页 |
·琼脂-菜籽蛋白比例对共混膜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p H对共混膜透明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温度对共混膜透明度的影响 | 第45页 |
·甘油用量对共混膜透明度的影响 | 第45页 |
·琼脂含量对共混膜透明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共混膜的热稳定性 | 第46-47页 |
·共混膜的湿态性能 | 第47-51页 |
·共混膜性能小结 | 第51页 |
·共混膜有毒物质检测 | 第51-55页 |
·薄膜浸出物中异硫氰酸酯的分析 | 第52-53页 |
·薄膜浸出物中氰酸根的检测 | 第53-54页 |
·高温时薄膜挥发气体成分分析 | 第54-55页 |
·共混膜毒性小结 | 第55页 |
·不同薄膜微观结构比较 | 第55-61页 |
·表面微观结构比较 | 第55-57页 |
·薄膜的断面结构比较 | 第57-58页 |
·薄膜红外测试图对比 | 第58-59页 |
·不同薄膜的TG曲线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