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引言 | 第9页 |
·地层水有机酸形成、演化与分布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9-12页 |
·地层水有机酸形成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地层水有机酸来源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地层水有机酸成分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地层水有机酸演化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地层水有机酸分布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地层水有机酸演化、分布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地层水有机酸热解动力学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6页 |
·实验室条件下有机酸热解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实验室条件下乙酸热解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降解动力学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乙酸热解动力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地层水有机酸对次生孔隙及矿物溶蚀沉淀作用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6-19页 |
·地层水有机酸对次生孔隙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地层水有机酸对矿物溶蚀-沉淀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有机酸对矿物溶蚀作用的影响 | 第17-18页 |
·有机酸对矿物沉淀作用的影响 | 第18-19页 |
·地层水有机酸对储层物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松辽盆地北部地质概况 | 第21-27页 |
·松辽盆地北部构造特征 | 第21-22页 |
·松辽盆地北部地区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 | 第22-24页 |
·区域地层划分 | 第22-23页 |
·沉积体系类型 | 第23页 |
·沉积特征和沉积相 | 第23-24页 |
·松辽盆地北部地区生、储、盖层组合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地层水有机酸热演化动态、定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27-45页 |
·乙酸钠水溶液的热解反应及表观动力学参数 | 第27-37页 |
·乙酸盐水溶液热解实验的产物及主要化学反应 | 第27-29页 |
·热解实验模拟地层水有机酸热演化过程失真的因素分析与处理 | 第29-30页 |
·乙酸钠水溶液脱羧反应动力学参数标定方法 | 第30-31页 |
·反应动力学参数标定及热演化预测模型建立 | 第31-37页 |
·地质条件下有机酸热演化动态、定量预测模型及其可靠性检验 | 第37-42页 |
·松辽盆地北部地区典型井的地温史和埋藏史数据 | 第37-41页 |
·松辽盆地北部地区埋藏史恢复 | 第37-38页 |
·松辽盆地北部地区地温史恢复 | 第38-41页 |
·有机酸热演化动态、定量预测模型的可靠性检验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松辽盆地北部地层水有机酸热演化动态、定量研究及其应用 | 第45-61页 |
·在有机酸热演化动态、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 第45-49页 |
·齐家凹陷典型井有机酸脱羧演化史 | 第45-46页 |
·长垣地区典型井有机酸脱羧演化史 | 第46-47页 |
·三肇凹陷典型井有机酸脱羧演化史 | 第47-49页 |
·在有机酸潜量的恢复及转化量的计算中的应用 | 第49-56页 |
·萨尔图油层有机酸潜量的恢复及转化量的计算 | 第49-50页 |
·葡萄花油层有机酸潜量的恢复及转化量的计算 | 第50-52页 |
·高台子油层有机酸潜量的恢复及转化量的计算 | 第52-53页 |
·扶余油层有机酸潜量的恢复及转化量的计算 | 第53-55页 |
·各油层有机酸潜量及转化量对次生孔隙的影响 | 第55-56页 |
·在储层孔隙度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 第56-59页 |
·砂岩孔隙度与深度的定量关系 | 第56-58页 |
·有机酸根离子降解量对砂岩孔隙度的定量关系 | 第58-59页 |
·在有机酸热解生成气对储层中天然气贡献中的应用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