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时期(1937-1946)国立艺专国画专业教育史证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7-11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7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三、文献来源 | 第8-9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国立艺专西迁概况 | 第11-19页 |
| 第一节 抗战时期高等艺术院校和国画专业的厄运 | 第11-13页 |
| 第二节 国立艺专西迁的过程和原因 | 第13-19页 |
| 一、国立艺专的西迁过程 | 第13-16页 |
| 二、国立艺专校长更替过程 | 第16-19页 |
| 第二章 国立艺专国画专业的办学情况 | 第19-30页 |
| 第一节 中国画走向独立教学 | 第19-22页 |
| 一、“中西调和”下的国画专业 | 第19-21页 |
| 二、民族意识唤醒传统绘画精神 | 第21-22页 |
| 第二节 国立艺专的国画办学情况 | 第22-30页 |
| 一、历任校长办学方针 | 第22-23页 |
| 二、历任国画专业主任任期考 | 第23-26页 |
| 三、国画专业的师资力量 | 第26-30页 |
| 第三章 国立艺专国画专业的教学情况 | 第30-40页 |
| 第一节 国画专业课程结构设置 | 第30-35页 |
| 第二节 偏向传统绘画的教育模式 | 第35-40页 |
| 第四章 国立艺专国画专业的赓续与执守 | 第40-45页 |
| 第一节 坚持学习,接触现实社会人生 | 第40-41页 |
| 第二节 抗战时期国画教学的两种基本方向 | 第41-43页 |
| 第三节 国画文脉得以延续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