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构建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13页
第一章 民事审前程序的基本理论第13-21页
 第一节 民事审前程序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第13-16页
  一、民事审前程序的基本含义第13-14页
  二、民事审前程序的特征第14-16页
 第二节 民事审前程序的价值第16-21页
  一、追求实体效益第17-18页
  二、保障诉讼公正第18-19页
  三、提高程序效率第19-21页
第二章 两大法系国家的审前程序制度第21-32页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审前程序制度第21-25页
  一、英国第21-22页
  二、美国第22-25页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审前程序制度第25-29页
  一、德国第26-27页
  二、日本第27-28页
  三、法国第28-29页
 第三节 两大法系审前程序制度之比较第29-32页
  一、两大法系审前程序的相同点第29页
  二、两大法系审前程序的不同点第29-31页
  三、两大法系审前程序的发展趋势第31-32页
第三章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现状评析第32-43页
 第一节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立法现状和司法现状第32-37页
  一、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立法现状第32-34页
  二、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司法现状第34-37页
 第二节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37-43页
  一、我国民事审前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7-40页
  二、我国民事审前程序不完善的原因第40-43页
第四章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构建第43-55页
 第一节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理论梳理第43-44页
  一、构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指导原则第43-44页
  二、构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模式选择第44页
 第二节 完善审前程序主体制度的构想第44-46页
  一、建立审前法官制度第45-46页
  二、提高当事人的诉讼地位第46页
 第三节 完善答辩失权制度的构想第46-48页
  一、确立答辩失权制度的必要性第46-47页
  二、确立答辩失权制度需注意的问题第47-48页
 第四节 完善举证时限制度和证据交换制度的构想第48-49页
  一、明确证据交换的主持人第48页
  二、明确证据交换的范围第48-49页
  三、明确证据交换的程序第49页
 第五节 完善法官释明制度第49-50页
  一、释明权行使的时间、场合第49-50页
  二、释明权行使的范围第50页
  三、释明权行使的方式第50页
  四、不当释明的救济第50页
 第六节 构建民事审前调解制度的具体设想第50-55页
  一、审前调解的主体选择第51-53页
  二、审前调解庭的组成第53页
  三、审前调解应用的范围第53页
  四、审前调解的具体程序第53-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再审事由研究--以事实性再审事由为研究视角
下一篇: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的立法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