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我国城市居民通勤效率及其提升对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1-13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6页
     ·相关理论和模型第13页
     ·通勤成本、效用与效率第13-14页
     ·通勤行为第14-15页
     ·职住平衡第15页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5-16页
第二章 城市居民通勤效率理论框架第16-25页
   ·通勤的时间距离模型第16-18页
   ·通勤行为决策与“时间-费用”替代模型第18-21页
     ·重视避免损失视角的时间价值分析第18-19页
     ·“时间-费用”替代的等距离曲线第19-21页
   ·全过程通勤与时间价值非匀质模型第21-23页
   ·通勤效率模型第23-25页
     ·目标函数构建及求解第23-24页
     ·基本推论第24-25页
第三章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演化机理第25-34页
   ·典型发达国家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与交通发展历程第25-27页
     ·城市化阶段:小汽车出行主导第25-26页
     ·郊区化阶段:交通模式趋于多元化第26页
     ·逆城市化阶段:通勤铁路网络形成第26-27页
     ·再城市化阶段:建设高效、智能、绿色公共交通系统第27页
   ·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与交通发展演变研究第27-32页
     ·基于不同城镇化阶段居民出行特征与交通发展演变分析第27-30页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与交通发展演变动力因素第30-32页
   ·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与交通发展趋势第32-34页
     ·智能交通系统提高全过程出行效率第32页
     ·轨道交通系统承担长距离长时耗通勤第32页
     ·“互联网+交通”创新居民出行业态第32页
     ·慢行交通系统促进低碳绿色出行第32-34页
第四章 基于问卷调查的天津市居民通勤行为分析第34-45页
   ·调查方案与样本情况第34-39页
     ·研究区域第34-36页
     ·样本情况第36-39页
   ·城市居民通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39-43页
     ·居民通勤属性分析第39-42页
     ·居民通勤全过程分析第42-43页
   ·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城市居民通勤负担差异性分析第45-54页
   ·模型构建第46页
   ·实证分析第46-53页
     ·通勤负担差异分析第46-52页
     ·空间失配第52-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六章 基于结构方程的城市居民通勤方式选择研究第54-63页
   ·模型构建第54-57页
     ·研究假设第54-55页
     ·模型构建第55-57页
   ·实证分析第57-62页
     ·个人和家庭属性第57-59页
     ·智能手机的信息化效应第59-60页
     ·职住环境特征第60-61页
     ·通勤链第61-62页
   ·小结第62-63页
第七章 城市居民通勤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第63-66页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保障通勤方式多元化第63-64页
     ·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第63页
     ·发展城市慢行交通,提升居民通勤质量第63-64页
   ·加强交通精细化管理,助力政策精准化供给第64页
     ·注重通勤全过程,提高“接驳”效率第64页
     ·推进“互联网+交通”深度融合,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第64页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职住有机匹配第64-65页
   ·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统筹交通效率与公平第65-66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66页
   ·研究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录 1:2015年天津市居民出行信息调查问卷第76-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津地区温室大棚相变蓄热墙体结构的优化
下一篇:我国土地储备决策体系转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