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 综述一:《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症状的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 综述二:张仲景哲学思想的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17页 |
| 导言 | 第17-20页 |
| 1 医学及其思维方式 | 第17-18页 |
| 2 分道扬镳的中西方医学 | 第18-20页 |
| ·起初西医学的思维方式及其转变 | 第18-19页 |
| ·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 第19-20页 |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从气的开阖消长看经方辨治常见消化道症状的规律 | 第20-62页 |
| 上篇 气论的重要地位及开阖消长的提出 | 第20-27页 |
| 1 气论的重要地位 | 第20-23页 |
| ·气论的形成 | 第20-21页 |
| ·气论医学化 | 第21-22页 |
| ·张仲景原著中的气论 | 第22-23页 |
| 2 开阖消长的提出 | 第23-27页 |
| ·从对原著中“自愈”不同描述的归纳引出“开阖消长” | 第23-24页 |
| ·开阖消长一说的起源 | 第24页 |
| ·开阖消长思想在解释生命活动与疾病现象的应用 | 第24-27页 |
| 下篇 从气的开阖消长看经方辨治常见消化道症状的规律 | 第27-62页 |
| 总论—张仲景描述的症状概览及开阖消长属性归类 | 第27-32页 |
| 1 证(症状)是张仲景医学研究的关键所在 | 第27页 |
| 2 原著中高频症状一览 | 第27-30页 |
| 3 常见症状开阖消长属性 | 第30-31页 |
| 4 对症状进行聚类分析 | 第31-32页 |
| 各论—常见消化道症状的分析 | 第32-62页 |
| 1 呕吐 | 第33-45页 |
| ·原文考证 | 第33-35页 |
| ·分析 | 第35-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2 下利 | 第45-53页 |
| ·原文考证 | 第45-47页 |
| ·分析 | 第47-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3 腹满 | 第53-58页 |
| ·原文考证 | 第53-55页 |
| ·分析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4 心下痞 | 第58-62页 |
| ·原文考证 | 第58-59页 |
| ·分析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总结 | 第62-66页 |
| 1 研究结论 | 第62-65页 |
| 2 研究的不足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