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马原小说“去实化”特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20页
 第一节 课题的来源第10-11页
 第二节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第11-14页
 第三节 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第14页
 第四节 马原小说去实化特征的界定第14-20页
第一章 马原小说叙事交流情境设计去实化特征研究第20-34页
 第一节 疑窦丛生的叙述者现象第21-27页
  一、自我暴露的高调叙述第21-25页
  二、独特的N+1 程式人物叙述者第25-27页
 第二节 预设理想状态下的对话第27-34页
  一、叙事交流载体丰富化第28-30页
  二、叙事交流主体模糊化第30-32页
  三、叙事交流秩序“可逆化”第32-34页
第二章 马原小说人物设计去实化特征研究第34-46页
 第一节 去实取虚的人物群聚模式第35-39页
  一、解构“真我”的人物建构依据第35-36页
  二、似真悖反的人物群聚类型第36-39页
 第二节 典型与抽象间的过渡人物第39-46页
  一、甘于陪衬叙述的个性人物第40-42页
  二、弱化人物形象的符号化倾向第42-46页
第三章 马原小说故事情节设计去实化特征研究第46-58页
 第一节“偶尔逻辑局部逻辑大势不逻辑”第47-51页
  一、对传统情节观的反思第47-48页
  二、唯独不能舍弃的结尾第48-51页
 第二节 颠覆情节的有效策略第51-58页
  一、线型情节的混乱化调整第51-54页
  二、非线型情节的智能化处理第54-58页
第四章 马原小说时间设计去实化特征研究第58-70页
 第一节 叙述对故事时间的大肆破坏第58-64页
  一、刻意切断时间的延续第59-62页
  二、迷惑:时间不存在第62-64页
 第二节 叙事时序的大规模变形第64-70页
  一、搅乱时间的流线式形态第65-67页
  二、营造时间的空间化形态第67-70页
结语 马原小说叙事去实化实验的意义与局限第70-81页
 第一节 马原小说叙事去实化实验的意义第70-75页
  一、直面虚构旨趣的旗帜第70-71页
  二、不畏缩的先锋精神第71-73页
  三、“他者”劣势下的迫切学习第73-75页
 第二节 马原小说叙事去实化实验的局限第75-81页
  一、“失实”状态导致虚无境地的焦虑第75-77页
  二、空洞的语言游戏,难以引起共鸣的缺憾第77-78页
  三、过度“拿来”的“失语”忧患第78-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ANA误差下线性回归模型M估计的渐近性质
下一篇:翻转课堂在高师美术教学中的尝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