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国外短壁连采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短壁连采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短壁连采工艺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工程地质概况及围岩力学参数测试 | 第20-40页 |
·短壁连采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 第20-27页 |
·地质概况 | 第21-23页 |
·煤层瓦斯发育情况 | 第23页 |
·巷道布置及支护方案 | 第23-25页 |
·采煤工艺 | 第25-27页 |
·短壁连采工作面围岩力学参数测试 | 第27-35页 |
·试验内容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2页 |
·试验结论 | 第32-35页 |
·短壁连采工作面围岩强度计算 | 第35-39页 |
·失效准则 | 第35-37页 |
·Roc Lab岩体强度计算 | 第37-39页 |
·本章总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短壁连采工艺围岩活动与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 第40-62页 |
·短壁连采工艺煤柱种类及破坏规律研究 | 第40-52页 |
·煤柱种类及其特点 | 第41-43页 |
·煤柱力学结构及应力分布特征 | 第43-45页 |
·煤柱强度与宽度分析 | 第45-50页 |
·煤柱失稳机理与危害 | 第50-52页 |
·短壁连采工艺采场顶板力学结构与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 第52-56页 |
·顶板关键岩层确定 | 第52-55页 |
·顶板岩层载荷确定 | 第55页 |
·顶板岩层极限跨距分析 | 第55-56页 |
·短壁连采工艺采场坚硬顶板控制技术研究 | 第56-60页 |
·本章总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短壁连采采场覆岩运动与破坏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 第62-106页 |
·模型建立 | 第62-64页 |
·刀间煤柱合理宽度确定 | 第64-78页 |
·0.5m宽刀间煤柱分析 | 第64-67页 |
·1m宽刀间煤柱分析 | 第67-71页 |
·1.5m宽刀间煤柱分析 | 第71-74页 |
·2m宽刀间煤柱分析 | 第74-77页 |
·刀间煤柱合理宽度确定 | 第77-78页 |
·短壁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和顶板运动规律数值模拟分析 | 第78-102页 |
·本章总结 | 第102-106页 |
第五章 短壁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研究 | 第106-118页 |
·矿压监测内容与方法 | 第106-110页 |
·顶板离层仪 | 第106-108页 |
·锚杆应力计 | 第108-109页 |
·围岩应力计 | 第109-110页 |
·手持式采集器 | 第110页 |
·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 | 第110-112页 |
·矿压监测结果分析 | 第112-116页 |
·围岩应力计数据分析 | 第113-114页 |
·锚杆应力计数据分析 | 第114-115页 |
·顶板离层仪数据分析 | 第115-116页 |
·本章总结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2页 |
·研究结论 | 第118-120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