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麝野化放归规划和放归栖息地选择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 ·引言 | 第11-15页 |
| ·林麝分类学研究及分类地位 | 第11页 |
| ·林麝种群分布及数量状况 | 第11-12页 |
| ·林麝致危因素 | 第12-13页 |
| ·林麝栖息地选择研究 | 第13-14页 |
| ·人工养殖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 ·国内外野生濒危动物野化放归状况 | 第15-16页 |
| ·国外野化放归成功案例 | 第15页 |
| ·国内野化放归成功案例 | 第15-16页 |
| ·规划和放归栖息地选择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林麝野化放归规划 | 第17-33页 |
| ·规划背景 | 第17-19页 |
| ·规划提出 | 第17页 |
| ·规划实施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 ·规划实施的可行性 | 第18-19页 |
| ·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 | 第19-20页 |
| ·规划指导思想 | 第19页 |
| ·规划依据 | 第19页 |
| ·规划原则 | 第19-20页 |
| ·项目区概况 | 第20-21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21页 |
| ·规划目标 | 第21页 |
| ·总体目标 | 第21页 |
| ·阶段目标 | 第21页 |
| ·规划设计 | 第21-26页 |
| ·林麝野化工程 | 第21-25页 |
| ·林麝野外放归工程 | 第25-26页 |
| ·保护管理措施 | 第26-28页 |
| ·组织宣传教育活动 | 第26-27页 |
| ·野外巡护救护 | 第27页 |
| ·灾害预防 | 第27-28页 |
| ·监督管理检查 | 第28页 |
| ·科研监测 | 第28-30页 |
| ·监测目的意义 | 第28页 |
| ·监测内容与方法 | 第28-30页 |
| ·保障措施 | 第30页 |
| ·政策保障 | 第30页 |
| ·管理保障 | 第30页 |
| ·资金保障 | 第30页 |
| ·风险评估 | 第30-31页 |
| ·疾病风险 | 第30-31页 |
| ·捕杀风险 | 第31页 |
| ·资金风险 | 第31页 |
| ·效益分析 | 第31-33页 |
| ·生态效益 | 第31页 |
| ·社会效益 | 第31-32页 |
| ·经济效益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林麝放归栖息地选择研究 | 第33-46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3-34页 |
| ·位置 | 第33页 |
| ·地形地貌 | 第33页 |
| ·水文 | 第33页 |
| ·气候 | 第33页 |
| ·土壤 | 第33页 |
| ·植物资源 | 第33-34页 |
| ·动物资源 | 第34页 |
| ·研究方法 | 第34-37页 |
| ·野外作业准备 | 第34页 |
| ·样线-样方设置调查 | 第34页 |
| ·生境因子野外测量 | 第34-36页 |
| ·红外相机布设 | 第36页 |
| ·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 ·研究结果 | 第37-44页 |
| ·林麝冬季生境选择 | 第37-42页 |
|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南北坡红外相机物种监测 | 第42-44页 |
| ·讨论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