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小麦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种质资源概述 | 第11-13页 |
·作物种质资源概述 | 第11-13页 |
·小麦种质资源概述 | 第13页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形态学标记 | 第13页 |
·次生代谢产物标记 | 第13页 |
·同工酶标记 | 第13-14页 |
·基于形态学标记的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4-16页 |
·小麦农艺性状的研究 | 第14-15页 |
·基于形态学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7-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试验材料及来源 | 第17-20页 |
·试验方法(田间试验) | 第20页 |
·试验调查与室内分析 | 第20-21页 |
·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3-42页 |
·供试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 第23-27页 |
·供试品种农艺性状变异与多样性分析 | 第23-24页 |
·供试品种农艺性状频数分布情况 | 第24-27页 |
·供试品种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27-29页 |
·供试品种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27-28页 |
·供试品种农艺性状的偏相关分析 | 第28-29页 |
·两种相关分析的结果比较 | 第29页 |
·供试品种的主成分分析 | 第29-30页 |
·供试品种的聚类分析 | 第30-42页 |
·主成分聚类 | 第30-38页 |
·系统聚类 | 第38-41页 |
·两种聚类分析结果比较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缩略词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