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内容安排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基础 | 第15-29页 |
·MRI与CT成像原理与成像特点 | 第15-17页 |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 第15页 |
·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 第15-17页 |
·MRI、CT成像特点比较以及融合必要性 | 第17-18页 |
·MRI的成像特点 | 第17页 |
·CT的成像特点 | 第17页 |
·融合必要性 | 第17-18页 |
·影像融合的定义 | 第18页 |
·医学影像融合的分类 | 第18-20页 |
·按照影像融合发生的信息描述层的分类 | 第19-20页 |
·按照不同影像的成像模式分类 | 第20页 |
·按照融合是否进行了变换分类 | 第20页 |
·医学影像融合算法概述 | 第20-23页 |
·简单融合算法 | 第20-21页 |
·金字塔分解融合算法 | 第21-22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融合算法 | 第22-23页 |
·小波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23-24页 |
·离散小波变换 | 第24-25页 |
·DICOM医学影像格式 | 第25-29页 |
第3章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脑电影像去噪 | 第29-41页 |
·双树复小波变换 | 第29-35页 |
·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框架 | 第29-30页 |
·滤波器的设计 | 第30-32页 |
·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性质 | 第32-35页 |
·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影像去噪算法 | 第35-36页 |
·双树复小波变换去噪阈值求解 | 第35-36页 |
·双树复小波变换去噪算法步骤 | 第36页 |
·影像去噪评价体系 | 第36-37页 |
·主观评价标准 | 第36-37页 |
·客观评价标准 | 第37页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第4章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脑电影像融合 | 第41-52页 |
·基于灰度的自动脑电影像配准算法 | 第41-43页 |
·双树复小波变换影像的融合算法 | 第43-46页 |
·算法思想 | 第43页 |
·低频子带融合 | 第43-44页 |
·高频子带融合 | 第44-46页 |
·影像融合评价体系 | 第46-47页 |
·主观评价标准 | 第46页 |
·客观评价标准 | 第46-47页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7-49页 |
·脑电影像配准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7-48页 |
·脑电影像融合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2-54页 |
·论文总结 | 第52页 |
·工作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