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核心概念 | 第11-12页 |
·双语者 | 第11页 |
·抑制控制 | 第11-12页 |
·双语抑制控制的理论 | 第12-14页 |
·双语抑制控制模型 | 第12-13页 |
·双语抑制假说(BICA) | 第13页 |
·注意保持理论 | 第13页 |
·双语者的执行功能优势假说(BEPA) | 第13-14页 |
·双语学前儿童的抑制控制任务 | 第14-18页 |
·昼夜任务 | 第14页 |
·快乐悲伤任务 | 第14-15页 |
·停止信号任务 | 第15-16页 |
·西蒙说 | 第16页 |
·颜色-对象Stroop | 第16-17页 |
·大-小Stroop任务 | 第17页 |
·数字Stroop任务 | 第17页 |
·二价形状任务 | 第17页 |
·双语儿童抑制控制任务的评述 | 第17-18页 |
·双语抑制控制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双语者抑制控制能力的研究 | 第18-20页 |
·双语者语言和非语言抑制任务的研究 | 第20-21页 |
·问题提出 | 第21-23页 |
2 本研究的整体构思 | 第23-24页 |
·研究的预期目标 | 第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理论意义 | 第23页 |
·实践意义 | 第23-24页 |
3 研究假设 | 第24-25页 |
4 实验研究 | 第25-39页 |
·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单语和双语学前儿童优势反应抑制能力的差异 | 第25-31页 |
·实验目的 | 第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实验程序 | 第26-28页 |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单语和双语学前儿童干扰抑制能力的差异 | 第31-39页 |
·实验目的 | 第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页 |
·实验程序 | 第31-32页 |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结果分析 | 第32-39页 |
5 综合讨论 | 第39-43页 |
·学前儿童在冲突条件和控制条件中的差异 | 第39-40页 |
·学前儿童优势反应抑制能力和干扰抑制能力的差异 | 第40-42页 |
·单语与双语学前儿童的优势反应抑制和干扰抑制能力的差异 | 第40-41页 |
·学前儿童的优势反应抑制和干扰抑制能力的性别差异 | 第41-42页 |
·单语和双语学前儿童的反应时差异 | 第42-43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3页 |
·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附录 1 | 第50-52页 |
附录 2 | 第52-53页 |
附录 3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