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 ·本文的研究范围 | 第11页 |
| ·刑事庭前审查程序概述 | 第11-14页 |
| 第2章 我国刑事庭前审查程序存在的问题 | 第14-21页 |
| ·立法上的问题 | 第14-16页 |
| ·实践中的问题 | 第16-21页 |
| ·法官庭前形成预断,庭审程序被架空 | 第16-17页 |
| ·控辩双方明显失衡,辩护方权利受限 | 第17-18页 |
| ·庭前审查流于形式,难以制约公诉权 | 第18-21页 |
| 第3章 我国刑事庭前审查程序问题存在的原因 | 第21-27页 |
| ·传统诉讼观念的制约 | 第21-23页 |
| ·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依然存在 | 第21页 |
| ·全面审查的工作方式难以改变 | 第21-23页 |
| ·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立法存在缺陷 | 第23-25页 |
| ·程序的定位不明确 | 第23页 |
| ·忽视了程序功能的多元化 | 第23-25页 |
| ·相关配套机制不健全 | 第25-27页 |
| ·庭前会议制度不够完善 | 第25-26页 |
| ·缺乏证据开示制度 | 第26-27页 |
| 第4章 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域外启示 | 第27-33页 |
|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刑事庭前审查程序 | 第27-29页 |
|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刑事庭前审查程序 | 第29-31页 |
| ·域外刑事庭前审查程序对我国的启示 | 第31-33页 |
| 第5章 我国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完善 | 第33-42页 |
| ·我国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重新定位 | 第33-34页 |
| ·完善刑事庭前审查程序运行机制 | 第34-37页 |
| ·审查程序由专门法官负责 | 第34-35页 |
| ·程序的适用范围 | 第35页 |
| ·程序的审查内容 | 第35-36页 |
| ·审查后的处理及救济措施 | 第36-37页 |
| ·健全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配套机制 | 第37-42页 |
| ·完善庭前会议制度 | 第37-39页 |
| ·建立证据开示制度 | 第39-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